廣州重點發展五大文化產業 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0-28]
廣州10月27日電(廖宴思)近年來,廣州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7日,廣州市文廣新局局長陸志強在“廣州市文化發展狀況”新聞發布會上回答媒體提問時,介紹了廣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和執行層面的思路。
陸志強表示,廣州正在研究和制訂《廣州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計劃用5年時間基本形成完善的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及文化產業發展配套政策和管理機制,重點培養一批骨干企業,以市場機制推動文化產業做強、做大,促進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新文化業態長足發展、形成差異發展、互為支撐,布局合理的文化產業集群。
在規劃中,廣州希望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大幅增長,文化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到2015年打造出20到30個較有影響的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他介紹,目前,廣州市文化產業園區約有61個,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并產生一定經濟效力的有10到13個之間,如“太古匯”、“羊城創意園”及現在重點打造的“北岸文化碼頭”等備受社會關注的創意園。同時要形成3到5家跨地區、跨行業,在國家乃至世界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企業龍頭。
打造20家左右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吸引一批業內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每年實現5%的產值增長速度,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以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將重點突破報紙出版、網游動漫、創業設計、廣播影視及演藝、娛樂等五大產業。
廣州市文化產業基本思路主要是以下幾點:一是加大指導和扶持力度,強化傳統優勢,創造新亮點,明晰空間布局,促進產業集聚,重視原創內容,融合嶺南文化,引導文化消費,提高服務水平,打造龍頭企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合作的基礎,深化對外交流;
二是建立和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保障和支撐體系,完善組織機構,創新體制機制,運用財稅杠桿,激活資本市場,搭建公開平臺,推動中介服務,夯實人才基礎,提供智力保障,保護知識產權,開發文化資源;
三是加強文化市場建設,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加強文化市場要素建設,為文化產業提供公平、公正、凈化的文化市場環境。
陸志強強調,未來發展不僅要有規劃,還要有具體實施的計劃,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要培育園區和龍頭企業,搭建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發、展示、交易平臺,更重要是下一步將研究如何對園區進行認定、獎勵,以及對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融資難及解決企業資金短缺等問題方面都進行研究,以到位的支持留住企業、留住人才。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