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古董”與“丑陋經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0-27]
現在,常見一些地方以極其荒唐的思路,逐臭為美,在所謂“發展經濟”的幌子下,把一些文藝作品、歷史上丑陋的藝術形象或真實的齷齪人物挖出來,用所謂“復古”、“復原”的手段,以“旅游”、“文化”的名義建造假文物、假景觀,以便靠這些丑惡的東西去招游客賺錢。在此旗號下,漢奸洪承疇、《水滸傳》中的殺人犯西門慶、潘金蓮都被挖出來供起來了,這種賺錢手段,其實是一種“丑陋經濟”。
最近從湖南新晃縣傳出要砸50億元重建“夜郎國”,也是一種“丑陋經濟”觀的典型。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融合歷史上,古夜郎國并不是個有重要政治、文化、經濟方面貢獻的社會實體,由于其經濟、文化等比中原地區落后,因此很早就消失了,近60年來的考古研究,也未見古夜郎國有什么燦爛的文化或歷史,唯一留下的“遺存”就是夜郎國王那句“漢孰與我大”,后來演變成諷刺故步自封、不知天高地厚的成語:夜郎自大。所以,夜郎國其實就是一個歷史笑柄,新中國成立后也沒有歷史學界去發揚“夜郎文化”。我不知道新晃復建“夜郎國”是要弘揚什么理念?難道是讓游客去重溫夜郎國王(酋長)的那句“名言”,“發揚”夜郎自大、坐井觀天的保守文化?這就足以證明,這是以丑為美,香臭不分,這就是“丑陋經濟”理念的思路。
新晃縣地處湖南最西部的懷化地區,很美的自然景觀資源至今未被發現。此縣與貴州的玉屏、天柱、三穗等地交界,境內只有一條鐵路穿過,無水路可通,附近也無大的民航機場,此處想發展大規模旅游業并不具備條件。然而我們看到,新晃要建的所謂“夜郎國”,規劃中每年卻打算吸引500萬游客去游玩。也就是說,將來每天到新晃的外地客有1.5萬人左右,這個規模,這條鐵路能承受嗎?還有,小小的新晃縣有這個接待能力嗎?當然,更關鍵的是,那個瞎建的“夜郎國”對游客有多大的吸引力?“夜郎文化”能有什么底蘊作支撐去供人們休閑度假消費呢?所以,新晃的“夜郎國旅游”項目恐怕并不會被看好,丑陋的“假古董”終將使人討厭,而“丑陋經濟”,說到底就是一種發展中的浮躁盲動,最后很可能以“付學費”收場。
如果新晃縣真能拉到50億元的民間資金,不妨在經過科學、認真論證基礎上,引進或規劃建設一些切實對經濟、民生發展有益的項目,以便使巨額投資不致打水漂。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