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何鴻毅家族基金將在三地弘揚中華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0-22
    基金支持的項目包括,由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策展的“與古為徒:十個中國藝術家的回應",展覽從11月20日開始重點推介十位舉足輕重的中國藝術家,以新作回應藝術館珍藏書畫;以及在10月15日于紐約聯合發布的兩個意義重大的紀實項目: ― 由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出版的《中國當代藝術:原始文獻》和由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 創設的專屬中英雙語網站“未來的材料:記錄1980-1990當代中國藝術",它們透過對彌足珍貴的原始素材和文本收集、紀錄以及翻譯,系統地探討了當代中國藝術三十年來的迅速發展。

    何鴻毅家族基金主席何猷忠先生認為: “能夠與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攜手合作發展項目是我們的榮幸,我們深深體會到當代藝術是一扇門,引領大眾更深入地理解我們是誰、我們的今天從何而來。當代藝術作品能夠引發人們探求和認識傳統中華文化;基金正是透過贊助,讓我們的后代得以分享我們這個年代的藝術,理解這個時代的藝術在我們茫茫文化歷史長河中的地位。"

    “與古為徒:十個中國藝術家的回應”

    由何鴻毅家族基金贊助、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呈獻的展覽“與古為徒:十個中國藝術家的回應”,展現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藝術如何啟發中國當代藝術的多樣性和創意。這個極具開創性的項目展示十位頂尖中國藝術家的新作,以回應選自博物館常設展之杰作。參展十位藝術家包括張洪、李華弌、李津、劉丹、劉小東、秦風、丘挺、徐冰、喻紅及曾小俊。

    “與古為徒”項目的籌備歷時五年。早在2006年,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通過藝術家駐館計劃邀請了十位來自國內或僑居海外的頂尖藝術家,親臨波士頓細味藝術館藏品,從中挑選一幅經典作品作為新作響應的對象。而藝術家所選取的作品無論在年代、表現手法以及文化背景方面都各不相同,跨越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皿,至杰克遜帕洛克(Jackson Pollock)1949年油畫作品。新作更是手法多變,由典制手卷、立軸、木制雕刻屏風至畫帛,以及折疊紀念書冊不等。

    《中國當代藝術:原始文獻》

    盡管中國當代藝術生機盎然,且在當代國際藝壇上備受重視,但任何一種西方語言中尚不存在對這個重要藝術現象的系統介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何鴻毅家族基金決定資助由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出版的《中國當代藝術:原始文獻》,文獻精心甄選了一批原始文本譯成英文。這些文檔涵蓋前衛藝術團體的宣言、代表性的藝術家之著作、重要的評析論文等。文獻由美國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東亞藝術中心主任及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巫鴻出任編輯一職,他也是本基金的名譽顧問之一。

    “未來的材料:記錄1980-1990 當代中國藝術”

    何鴻毅家族基金慷慨支持亞洲藝術文獻庫創建雙語網站 (www.china1980s.org) 項目,為寶貴的學術資源提供了一個免費分享的網絡平臺。在中國近代藝術史上,1980 年代的影響極為深遠。文獻庫匯集了數百本八十年代的出版物以及原始素材,完成了逾70次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和相關學者的錄像采訪,并將一批著名藝術家和策展人的個人珍藏進行數字掃描和存盤,更完成了一出紀錄片的制作?;鹫J為,這個網站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源,促進了對中國藝術史上一個重要轉捩階段的學術研究。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