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技藝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0-22]
記者從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了解到,該館不久前獲文化部和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頒證,其申報參選的徽州傳統建筑營造技藝,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的子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承擔具體申報工作的徽州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章望南介紹,“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由徽州傳統建筑營造技藝與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閩南民居營造技藝一道“捆綁”申報,其共同特點是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為木構件的主要結合方法、以模數制為尺度設計和加工生產手段的建筑營造技術體系。這種傳統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方式世代相傳,延承7000年,并傳播到日本、韓國等東亞各國,是東方古代建筑技術的代表?;罩輦鹘y建筑營造技藝是當地人在長達2000多年的建筑實踐中逐步形成以磚、木、石三種技藝相得益彰的民間建筑藝術瑰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其中粉墻、黛瓦、馬頭墻、磚木石雕以及層樓疊院、高脊飛檐、曲徑回廊、亭臺樓榭等和諧組合,構成獨樹一幟的徽派建筑基調。(記者吳江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