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民營美術館論壇舉行 民營美術館都喊缺錢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0-21]
(記者李健亞)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民營美術館開始進入公眾視線。此后,北京、上海等地民營美術館相繼涌現。前日,首屆全國民營美術館論壇在今日美術館舉行,來自今日美術館、喜瑪拉雅美術館等民營美術館的館長聚焦困擾美術館發展的瓶頸:資金、學術與商業的界限不清都成為其最大的問題。在論壇上記者還了解到,全國民營美術館聯盟將建立。
困境一 資金有缺口
解決方法 建立基金會制度、衍生產品經營
此次舉行的首屆全國民營美術館論壇上,眾多美術館館長紛紛指出盡管美術館越建越多,然而真正能吸引公眾進入的展覽并不多。而相比國外,基金會制度的缺失,民營美術館的稅收、捐贈等具體問題也沒有較為完備的有關法規出臺,這都使得“建美術館容易,養美術館難”成為國內民營美術館普遍的問題。
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也指出,今日美術館目前所形成的一套資金制度就包括贊助、衍生產品的經營等,但這并不是國內每家民營美術館都能做到的。對此,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呼吁應從制度上來保證美術館的發展,建立基金會制度。
困境二 學術與商業界限不清
解決方式 美術館做學術,畫廊做商業
民營美術館越來越多,展覽越做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然而在民營美術館內辦展與畫廊商業銷售之間的界限問題也越來越凸顯,許多批評便直指國內許多民營美術館其實就是一家大畫廊。
對此,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指出,民營美術館應該以學術為目標而不是以商業為目的,這樣會讓美術館失去公眾的信任。
為此,學術上產生的繪畫作品就不能去參加商業的運轉,“用社會上贊助的資金,或者說用公益性資金進行學術展覽,展覽完成后再拿這個作品去拍賣或銷售,這在國際美術館范圍內是得不到承認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