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美術館生存尷尬 國內尚無適宜稅收體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0-21]
由北京今日美術館和民生現代美術館發起并聯合主辦的首屆全國民營美術館會議日前在今日美術館召開。來自全國12個省市,近60家美術館館長及管理人員悉數參會。本次民營美術館會議是第一次全國范圍、也是美術館館長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會議。
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開始了民營美術館建設的試驗期。成都上河美術館、沈陽東宇美術館紛紛成立,但都沒有逃脫“隕落”的命運。2003年前后,中國藝術品市場大面積復蘇,各種名目的民營美術館叢生,成為藝術界的一大現象。畫家聚集地宋莊,曾經一下子涌現出來八家民營美術館,而據媒體報道,僅在南京市就有三十多家“美術館”,其中不乏某些藝術品商店也掛著“美術館”的稱呼。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館”亂相叢生,不僅挑戰著傳統的“美術館”定義,也給自身的生存帶來了尷尬。
資金問題是關系到民營美術館生存與發展的最根本問題,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先生指出,個人與企業向諸如民營美術館等非盈利社會文化機構進行捐贈或贊助可享受“同額免稅”的政策,這已經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為博物館、美術館所提供的“造血機制”,保證了美術館生存的可能性?!叭欢?,目前在我國尚沒有適宜非盈利組織發展的稅收法律體系,有限的贊助資源又面臨來自其它娛樂項目的激烈競爭,在回報率方面顯然是大多數藝術項目所不能比擬的?!迸c會民營美術館館長共同呼吁制定和放寬針對美術館實行的一系列相關免稅政策,以建立健康的美術館運營機制,真正讓中國的美術館形成一種文化時尚。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