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張頤武分析中國獲諾貝爾文學獎概率降低的原因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0-19
    金秋十月,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最后花落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身上。10月20日晚24點,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做客湖南衛視《零點鋒云》,暢談他們眼中的諾貝爾文學獎,看看他們如何解讀中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

      提到中國文學應該如何界定,張頤武與林少華觀點產生了分歧。張頤武認為用英文寫作的中國作家作品算是中國文學,比如說林語堂在30年代以后用英文寫了很多,大家普遍上還是把這些當做中國文學來看的。對此,著名翻譯家林少華認為“中國文學的前提應該是漢語或者中文創作的,哪怕寫的是日本題材、美國題材”。在他看來,只要是中國人用中文寫的,就應該是中國文學,但是中國人用英文寫的,他覺得不應該算做中國文學。張頤武認為中國文學的界定需要靈活性。并不是單純的根據國籍或者寫作所用文字來簡單的判斷。

      1975年林語堂以英文寫作小說《京華煙云》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是繼魯迅以來的第二位被提名該獎的中國作家。2000年定居法國巴黎的中國作家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雖然高行健已加入法國國籍,但是很多人仍覺得是中國人得的。張頤武認為這一局面造成中國近幾年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概率就降低了。比如說中國有名的作家莫言若要獲獎,首先一點是要保重身體,活得再久一點。對此,某種程度上,林少華認同了這一觀點?!  ?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