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開館之際,由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和北京可創文化共同舉辦的藝緣-鄒佩珠的創作和社會活動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開幕慶典于9月27日15時舉行。藝術界知名藝術家評論家悉數到場。美術館按照時間劃分九部分,展覽中有她早年的創作、繪畫、書法作品和她大量的近年來參加的各種社會活動。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評論家邵大箴作為本次開館儀式主持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馮遠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向大家講述雙重身份的鄒先生。
作為藝術家的鄒佩珠。她是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早期任課做多的講師,在她的感染下,出現一個頗有創造性的女雕塑家群體。她也是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者、草創者之一,是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創始人之一。
作為著名美術活動家的鄒佩珠。一邊照顧和服務于李可染先生的創作事業,一邊堅持其他工作來貼補家用,在她的陪伴下李可染先生走過文革艱苦的歲月,也是在她的陪伴和照顧下李可染戰勝晚年的體弱多病,使他晚年的中國山水畫藝術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國山水畫由古典的面貌向現代形態融進時代新生和藝術變革達到的高峰。
在李可染去世至今的20多年里,鄒佩珠竭盡全力宣傳推廣可染先生藝術創作的成果和治學精神,感動后人。鄒佩珠先生作為獨立的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本來也應有她的個人的成就和她在藝術界的影響,但她犧牲了自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全并造就了可染先生這位山水畫大家。在奉獻中鄒佩珠活出了光彩,活出了品格,活出了價值,這是我們今天所有參加這此活動的朋友們所感動、感嘆和感謝她。
大愛之人不朽之名
“峰高無坦途”這是李可染先生總說到的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李可染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悟出來的。所以只有身旁的鄒佩珠理解并能給予李可染以支持和幫助,使他在險峰中把穩腳步。因而正如馮遠先生致辭中所言:有了不平凡的女人在背后的支持百分之九十九的男人才可能成為圣賢!”只有這樣的大愛,才能奉獻真心,只有真心,才可不計寵辱。
改革中國畫是件不得了的事,我做的只有支持他
鄒佩珠在悉心照顧李可染的同時,還肩負著家庭的重擔,李可染所經歷的挫折,她也極盡權利的分擔,在她的生活里只有李可染,在她的奉獻下只輝煌了他的藝術人生。經歷中國畫改造時期,李可染敢于進行突破,盡可能保持自己獨立性的重要畫家,他非??隙ǖ馗嬖V人們,中國畫在“嶄新的時代”到來之際已經成為“遺產”,人民的需要已經發生改變,中國畫需要加以改造。
我支持的不僅是雕塑、國畫,也不僅是李可染,而是中國自己所特有的民族文化。
“不要緊,我將來自己還會畫”
長久以來的依賴與信任,李可染每次創作完成,都會請鄒佩珠先來把關,得到鄒佩珠的首肯是一代大師認為能夠得到的最高獎賞。相敬如賓的一對夫妻,在平凡的生活中充滿這樣有愛的藝術交流。
鄒佩珠也常臨摹李可染的作品,每次看到夫人臨摹的作品,李可染都不住的嘆息,極具天賦,卻甘心為李可染的改革工作完全付出她自己。他都會深情的說,你要繼續畫自己的畫,鄒佩珠也總會回答。
文化事業的接力棒
世間事事難料,李可染逝世前幾天,夜已近深,李可染先生在桌前對著自己抓筆的三只手指自言自語,“這手畫,畫不壞,寫,寫不壞......”就是說在他苦心研究中國畫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手已經完全融于心,但是殘酷的事實就是手可以不壞,但是生命卻會被迫終止……
中國畫的改革不是一句空話,首先要了解中國畫,要鉆研,中國畫有很多嚴格的要求,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時間。李可染的事業不是為他個人,那么應該發揚他的精神的同時,還有他未盡的心愿,在李可染的墓碑上刻著鄒佩珠先生的畫,這個非常重要,這是一種精神的延續,鄒佩珠與李可染先生的宏愿。接下來的幾十年依然極盡全力的將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和文獻史料無保留的奉獻于社會,對于全面、完整的向社會、向國際介紹李可染的藝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猶如鄒佩珠先生所言:一個文化事業,一個民族也好,一個國家也好,不是哪幾個人就能完成的,如同體育競賽中的接力棒,要一幫一幫的接續完成,一個人只能做他能夠做的一點。所以這個文化事業,要靠我們整個個國家整個民族共同努力向前。
今天李可染基金會美術館的開幕,為宣傳和弘揚李可染藝術精神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從另一個角度也可說是完成了李可染先生放不下的心愿,通過這次展覽讓我們看到了美術活動家隱藏其本真的一面。鄒佩珠先生風趣的說:“我與李可染的白發學童比不了,我是幼兒園水平,我現在還在練習過程中,今天給大家獻丑了?!?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