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李延聲以水墨畫重塑中國風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9-25
    《風骨·李延聲藝術作品展》將于9月26日到10月7日在舉行。出生于1943年的李延聲,師承著名國畫大師黃胄,曾是炎黃藝術館的創始人之一。本次畫展是李延聲從藝近四十年的一次精品回顧展。

    有趣的是,幾十年來他創作的作品遠比他本人要有名得多,這緣于特定年代中的文藝創作制度。即將舉行的展覽中,觀眾將有機會看到,一部分創作于30多年前“文革”時期的著名畫作。比如國畫 《你辦事, 我放心》,被譽為是“文革”的代表作品。30多年前,全國各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張貼此畫,成為普通人生活中的政治符號。此畫便是由李延聲(時名李延生)于1976年在北京創作的。該作品當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印制成宣傳畫,第一版就發行了300萬套,最終累計發行量達1000萬套之多。而1974年的另一代表作《千秋功罪 我們評說》,系李延聲與侯杰合作創作。當時他還在太原西山煤礦工作。此畫曾入選當年全國美術作品展,1975年8月20日被制成郵票,全國發行500萬枚。由于此畫作于“文革”,并不強調作者署名, 故未落款,僅蓋“延生”印章。

    上世紀60年代末,作為被批斗的潘天壽院長的“小爬蟲”,李延聲大學畢業后主動要求從西子湖畔到山西煤礦工作,一干就是八年。這使他有機會創作了許多礦工題材的作品。深厚的生活積累,又經過幾十年艱苦探索,形成了獨到的藝術語言,表現一種雄強的活力與陽剛之美,形成重風骨的大氣渾厚的畫風。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不少畫家受“新潮”影響,對人物畫,尤其是寫實人物感到厭倦。這時,李延聲卻花大力氣去創造題為《正氣篇》的人物畫卷,精心塑造了我國歷史上杰出人物的形象。1997年,李延聲經過長期醞釀,歷時兩年完成了國畫巨制《魂系山河》。這部史詩般的力作,高2.8米,長65米。評論家朱弘子認為,這幅畫“用交響史詩般的構思,凝重冷峻如雕塑般的人物造型,蒼勁磅礴的悲劇性激情筆墨,描繪出在鴉片戰爭中中華民族所面臨的歷史挑戰”。在這件巨作中,李延聲通過“屈辱的條約”、“將士殉國記”、“銷煙氣如虹”、“慷慨賦同仇”、“三元里怒潮”、“圓明園沉思”等六個場景,將形象的探索與歷史的思考相統一,從全部歷史事件中提煉出他本人獨特的語言,超越了頹唐和玲瓏,摒棄了猥瑣與短見,直入時代漩渦的深處,具有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就藝術創作的潮流而言,《魂系山河》既是對20世紀自蔣兆和《流民圖》誕生以來的中國現實主義人物畫的回望,也是對新時期歷史題材、主題性創作的新的突破,可謂是徹底奠定李延聲水墨畫歷史地位的力作。

    與大多數畫家慣于鉛筆、鋼筆寫生不同的是,李延聲多年來堅持以毛筆寫生。1995年至今十余年間,李延聲面對近百位中外當代科學文化頂尖人物,創作毛筆速寫寫真畫像。其中有巴金、啟功、貝聿銘、趙樸初、季羨林和希拉克等。寥寥數筆,寫人狀物,極盡神態,備受贊譽。畫像之上,由被畫名人親筆題跋。李延聲還善于畫鹿,被譽為畫鹿第一人,畫作被多次入選“國禮”。早在1983年,李延聲就與多位著名老畫家一起為中南海作畫。他創作的《秋叢群鹿》,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閣。次年,與白雪石先生共同為鄧穎超客廳作國畫《朝暉》,白雪石畫松,李延聲畫鹿。在藝術收藏家的眼里,李延聲的“鹿”,與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吳作人的“駱駝”,黃胄的“驢”,以及李苦禪的“鷹”,均為最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種之一。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