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廣東紫金縣發現明初無字碑古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9-04
    河源9月2日電(劉小杭 李惠敏)筆者今日從廣東河源市獲悉,該市紫金縣于近日發現了一座據考證為明朝初年所建的古墓。這個600多年前的民間無字碑,造型獨特,極具歷史文化等多重研究價值。

      據了解,8月20日,紫金縣文化館副館長黃海棠為收集民間散落的古籍抄本,在水口村意外發現這座造型奇特的墓。當地村民都說這是黃姓的四世開基祖之墓,“現在黃姓已發展到30世了,按20年一世來算,至少有600年了?!?br/>
      墓地呈正葫蘆形。墳堂是半月形,堂后有三對墩,其中兩對墩在外的兩側都有模糊的、疑似祥獸的圖案。墩后就是階降(俗稱“豬羊擔”),是祭奠時放置祭品的地方,階降的立面上雕刻著一個大香爐。比較獨特的是,階降后有一座樓閣式的碑框,墓碑就深藏在碑框內。

      “碑框呈樓閣式,在紫金并不多見?!秉S海棠說,更獨特的是,碑后的龜背處(即墓丘)塑有三重八卦和一個圓墩,墓邊則有七個孔,“既有樓閣式的碑框,又有八卦圖式和七星孔的古墓,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紫金縣博物館館長曾志清也表示,該縣已發現10幾座明墓,但這種造型的尚屬首次發現。

      曾志清說,原來,紫金縣的這種無字墓碑在明初時較為常見。紫金縣置縣較晚,到明隆慶三年(1569年)才置永安縣。明初,當地流寇作亂,賊人常挖盜大戶人家的祖墓取其骸骨,對大戶人家進行敲詐。因此,擔心被敲詐的家族在建墓時就立下無字墓碑。

      據黃海棠介紹,經他翻看諸多古籍后,在民國八年的一本黃氏后人收集的手抄本《四世祖國清公嘗薄序》中找到墓主人的信息,里面記載“四世祖(諱)國清公考妣,由中正遷建水口,閱五百余年矣?!秉S海棠等由此推斷,古墓的建造年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初步統計,在紫金,黃國清的后人已有2萬多人。所以,每年這座墓地都會有很多人來祭拜,香火不斷。同時,黃氏宗親已計劃下個月維修古墓,遵循“修舊如舊”原則,維持原狀,只做裂隙修補。

      為了進一步考察研究,紫金縣文物普查隊已經對該古墓進行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資料補錄。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