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副部長:衡量文化藝術繁榮的坐標是世界性的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9-04]
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正確引導 繁榮創作--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王文章
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新時期如何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推向新的階段,促進文化建設“兩大一新”,充滿信心。學習青島全國文化體制改革會議上李長春同志批示和劉云山、劉延東同志講話,包括蔡武部長在全國文化廳局長會上的講話,對加深理解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幫助很大。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化發展有幾個好的階段,當時環境、局面、成果,都很值得回顧,像解放后的1956年前一段時間、1964年前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等。但是在改革開放和國際化背景下看,那時都還是和今天不能相比。當今,我國處在文化發展最好時期,也是把文化發展建設擺在前所未有的“四位一體”高度的時期。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文化單列一個部分,對文化發展的本質和意義,以及文化對國家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闡述得非常透徹;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更是深刻闡釋了文化發展對國家現代化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明確指出了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和加強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和重要任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文化建設規律的科學把握,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對我們文化系統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創新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結合分管工作來談,在推動文化藝術繁榮方面,我們要深刻認識胡錦濤總書記講話中提出的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四個“不適應”,要進一步加強對文藝作品創作生產的引導,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不斷創新藝術管理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組織引導文藝創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智慧和力量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首先是要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這是促進當代藝術繁榮發展的基礎。我們在文化藝術發展繁榮方面,最根本的是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這是關系到文化藝術繁榮最根本的問題。其實質就是要努力推進文化藝術管理體制機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一是從政府部門的改革來看,主要目標是要建立起以間接管理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體系的建立體現為管理主要是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方針指導、政策引導。必要的行政手段的使用要根據特定的需要,必要但不是主要手段。另一方面,作為藝術生產的實體機構包括院團和一些畫院等美術機構,建立起科學規范有效的內部管理機制非常重要,建立這樣的管理機制,首先要讓生產單位能夠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藝術生產創作的經營實體,要從體制機制上與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相適應。在改革方面,從政府部門到藝術生產創作機構,實現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我們的創作和繁榮就有了基礎。
從繁榮的角度說,今天衡量繁榮的標準與以往不同,以前繁榮了城鄉文化生活是繁榮,出時代精品也是一種繁榮,但是今天繁榮的坐標應是世界性的,是跟中國的當代國際社會地位相適應的繁榮。中國藝術的發展要與中國在當代國際社會的地位相適應。我們出的精品或是有代表性、標志性的作品,在世界上要產生影響,創作的作品的藝術形象以及藝術形象所表達的價值觀,要能被別國的觀眾認同,不是要人家對我們的價值觀念完全贊同,但是要讓人家在我們創造的藝術形象的感染中自覺認同,這是當代藝術繁榮很重要的一個標志。這與我們看國外優秀的文藝作品,無形中受他們倡導的精神影響是一樣的道理。抓精品,促繁榮,有世界眼光才可能有影響世界的作品。出精品的同時,用高品格的文化藝術產品提升社會文化品格,我們還要以更便捷的方式讓基層老百姓共享文化成果。
從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的具體措施來說,除了上面談到的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外,重視樹立繁榮文藝創作的正確的指導思想也是十分重要的。胡錦濤總書記講的“真正從群眾需要出發”不斷推出精品力作,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這是我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繼承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鑒世界有益文化成果,努力創作精品力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做到自覺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不斷開拓創作題材領域,堅持文藝創作源于生活,以及文藝創作真實性、形象性、多樣性、獨創性等基本的規律,在強調社會主義文藝與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提倡作家藝術家走深入生活的創作道路,支持他們積極投身于人民群眾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生活,認識社會生活的發展與變革的進程的同時,要提倡和保證作家藝術家的創作自由,有個人創造性和個人愛好的廣闊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廣闊天地,寫什么和怎么寫,要由作家藝術家在藝術實踐中探索和解決。要支持作家藝術家在文藝創作的天地里大膽探索、大膽創新,施展聰明才智,要充分發揮文藝的多種功能與作用,通過題材、內容、形式、風格、流派的多樣性和藝術的獨創性,推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我們要大力提倡反映和表現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時代,塑造、謳歌站在時代前列的新的人物形象,要揭露、鞭撻一切腐敗、腐朽思想和現象,通過生動形象的藝術創造鼓勵人們進取,凈化和提升人們的心靈境界。要提倡一切可以滿足人們的藝術欣賞、健康娛樂要求的藝術創作、演出,要通過具有文化品格的生動的文藝創造,來引領和提升整個社會的文化品格,要通過精品力作的創作來塑造國家形象、人民形象和表現時代精神。
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推動繁榮文藝創作,加強改善文藝評論、改進完善文藝評獎機制、促進文藝與先進科技的融合、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文藝創作生產的經費扶持等方面,也都不能忽視。近一兩年來,文化部在推動繁榮文藝創作生產方面,倡導正確的文藝批評,改進完善文藝評獎機制,建立優秀保留劇目上演制度和搭建優秀劇目交易推廣平臺,舉辦民營藝術院團展演和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以及國家財政不斷加大對舞臺藝術和美術等文藝創作的扶持,都是為了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正確引導,推動繁榮文藝創作并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文化創造的優秀成果。我們要不斷努力創造良好的文藝創作、生產環境,使作為創作主體的作家藝術家們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秀文藝作品欣賞的需求,開創與我國當代的經濟、政治、社會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文藝繁榮的良好局面。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