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歷史學會會長:暫稱“疑似曹操墓”更合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9-02]
河南安陽西高穴大墓被確定為曹操墓后爭議不斷,著名曹操墓研究學者、河北省邯鄲市歷史學會會長劉心長1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座墓地有曹操墓的一些特征,但也存在著一些致命傷,目前暫且稱之為“疑似曹操墓”可能更合適,也有利于正常學術的爭辯。
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對曹操墓做文獻和田野考察的劉心長認為,安陽大墓出土的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是常識性錯誤?!爱敃r正式公文沒有‘魏武王’的稱謂,曹操被謚封的‘武王’,是漢朝的‘武王’,而不是漢封的魏國的‘武王’。如果真是在曹操墓中埋葬了標有‘魏武王’字樣的石牌,那就標明曹操已經篡漢了。這件事不論是曹操臨終遺命,還是埋葬曹操時曹操的夫人卞氏和兒子曹丕干的,都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都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何渫酢姆Q謂在曹魏兩晉時期的歷史文獻中沒有出現過,只是在南北朝及其以后的歷史文獻中才有記述?!彼f。
安陽曹操墓中出土的畫像石被支持者描繪為古代“七女復仇”的故事。劉心長表示,這樣題材內容的石刻畫像出現在曹操墓中是根本不可能的?!盀槭裁??因為曹操生前曾下令嚴禁復仇,曹操墓中決不會出現與他反對復仇主張相悖的畫像石?!?br/>
曹操生前要求自己死后墓葬要“因高為基,不封不樹”,這已成為學界共識。安陽大墓被認為是符合這一要求的,對此劉心長也提出了質疑,并引用中國考古學者常借鑒的元代納新所著的《河朔訪古記·魏郡部》內容,其中描述了一處大冢,與現在的安陽大墓位置一樣,但元代時卻有高大的封土?!按蠹s清代以后,這個大冢逐漸被當地民眾平掉了。所以,把明代以前曾有過高大封土的安陽西高穴大墓,認定為‘不封不樹’的曹操墓是不符合歷史實際情況的?!?br/>
安陽西高穴大墓中出土了三個頭骨。劉心長將其視為否定曹操墓的重要證據,他說:“曹操墓應該只有一個頭骨,最多也只能有曹操和與之‘合葬’的夫人卞氏兩個頭骨,不可能出現第三個人?!?br/>
面對曹操墓真偽之爭,劉心長認為解決之道在于互相尊重和溝通,相信廣大公眾和社會各界有對曹操墓真偽的認知力、辨識力和鑒別力。應該讓考古專家與質疑公眾相互溝通而不是相互對立,相互探討而不是相互攻擊,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謹防”。大家應該在平等有序、融洽和諧的文化氣氛中逐步深入地對曹操墓的真相進行探討,這樣才有可能逐漸接近歷史真實。
劉心長建議,安陽西高穴大墓可以先稱為漢魏大墓或者疑似曹操墓為宜,是合適的、慎重的、負責任的,也是留有余地的,“公眾對安陽大墓認定為曹操墓反映強烈,不是公眾考古知識不足,沒普及,而是考古專業人員對大墓出土文物研究不夠,定性不準,這個認定環節上的缺陷直接影響到認定結論的可信性。國家應組織專業人員進一步深入研究這個墓。出土文物是對墓主身份作出準確判認的依據,有關部門也應該盡快全部公布安陽大墓發掘出土的全部文物資料,以便研究者和公眾作出客觀的鑒評?!?(記者朱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