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身大山深處 規模超過秦俑
湖南古石像群溯及史前文明?
在剛剛落幕的“湘贛粵桂四省(區)考古高峰論壇”上,位于湖南永州道縣南嶺大山深處的鬼崽嶺古代石像群,再次引起與會專家和各路媒體的廣泛關注。這些不知建造于何年何月的石像,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規模甚至超過秦始皇兵馬俑。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不少村民拿著鬼崽嶺的石像到文物部門鑒定,但由于石像風化太過嚴重,并未引起有關部門注意,所以一直默默無聞。
那么,是誰在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雕刻了這些石像?雕刻的目的是什么?這些神秘的石像留給人們太多想象空間。
“鬼崽崽”超萬尊
石像群所處的位置,屬于湖南省道縣霖鋪鎮田廣洞村,地處南嶺山脈,其中心位置距離九疑山舜帝陵35公里。
當地人把這些石像稱為“鬼崽崽”,所以石像所在的小山便被稱為“鬼崽嶺”。
道縣前文化局局長黃福先告訴記者,鬼崽嶺將近20米高,合圍有五六百米,漫山都是3人都無法合抱的大樹?!肮磲提獭鄙⒙淦溟g。這些石像高度在30厘米至 100厘米之間。雕刻手法古樸粗獷,由于年代久遠,很多已經風化得看不出面目,但仍能從輪廓依稀辨出它們不同的身份。有的身著鎧甲,看上去像個赳赳武夫,有的文質彬彬似是個文官,還有的類似唐三彩中的仕女,有的很明顯是名孕婦。石像雖然種類繁多,但大部分為坐像,“屈腿”呈“交趾”狀,造型夸張,寓意奇特。
目前鬼崽嶺上裸露在地表的石像有5000尊左右,多分布在北坡。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副研究員劉衛東曾到當地進行過一番考察。他說,考古人員曾進行過一次小規模挖掘,發現鬼崽嶺地下2米深處竟倒伏著9層石人。2008年湖南遭遇雪災,當地一棵桂花樹被大雪壓塌,人們竟然從并不太粗的桂花樹下清理出30多尊石像。
黃福先還對記者說,北京、長沙、上海等地都發現了從道縣流失出去的“鬼崽崽”。據他所知,一位收藏家手中就有364個之多。
劉衛東說,除了在鬼崽嶺北坡發現的數千尊石像,再加上流失到外地的石像和仍埋于地下的石像,可以推斷鬼崽嶺上的“鬼崽崽”至少超過1萬尊。如此龐大的數量,規模已經超過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
當地人敬而遠之
對于如此規模龐大的石像群,當地人怎么看?土生土長的道縣人黃福先告訴記者,當地人敬而遠之,誰也不敢去鬼崽嶺。
鬼崽嶺距離最近的田廣洞村大約3公里,山前有一口井名為“喊泉”,一年的水量足夠灌溉1800畝稻田。令黃福先納悶的是,這樣一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千百年來卻無人居住。
鬼崽嶺緊靠一座名為陳家山的大山,嶺上叢林密布,太陽很難直射進入。黃福先說,即便大熱天走進鬼崽嶺也能感到陰森森的??赡芫褪沁@個原因,當地居民視此處為禁地,只有家中或是村里遭遇大災,才會來此祭奠?!爸钡健母铩扑呐f,人們才成群結隊來到這里。很多沒有頭的石像,都是那時候給砸的?!秉S福先說。
但石像建于何時,又是為誰修建的?當地人也說不清楚。
劉衛東告訴記者,宋代文獻中已能找到對石像群的記載。石像堆不遠處,有一塊立于清光緒二十九年的石碑,碑文由當地秀才徐詠撰寫。碑文上寫道:“有奇石自土中出,俱類人形,高者不滿三尺,小者略有數寸,奇形萬狀……然能禍福人、生死人……此陰兵也,夜從山下來,聞雞鳴而化石……”
碑文上的文字帶有明顯的神話色彩,但對于石像群的來歷和用途,卻語焉不詳。
為了便于研究,劉衛東從湖南借回了幾尊石像。記者看到,有的石像方面高鼻,雖然眉目不清,但很明顯是坐著的石人,還有些的確能夠看出穿著鎧甲。但有些沒有頭的石像,一時還真分辨不出來是石像,還是一塊毫不稀奇的大石頭。劉衛東指著一塊身上有一條白線的石像對記者說:“這尊石像從中間斷開了,由于年代久遠,裂縫處填入了其它物質,又把它給粘合上了。這種變化沒有幾千甚至上萬年的時間很難形成?!?br/>
如何保護尚不確定
對于這一石像群的斷代和歷史價值,文物界看法不一。日前,湖南省文物普查辦副主任吳順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鬼崽嶺遺址是一種未知文化現象的實物證據,應屬于原始宗教信仰行為,與傳統的道教、佛教有所區別。從石像的雕刻手法、服飾盔甲的特征,通過橫向對比,形成年代應在唐宋時期,再早則沒有證據。也有專家表示,從目前的發現和研究來看,鬼崽嶺石像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遠不能與秦始皇兵馬俑相提并論。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有村民拿著鬼崽嶺的石像到文物部門鑒定。但由于石像風化太過嚴重,有的已經面目全非,這批石像并沒有引起文物部門的注意,所以一直默默無聞。
其實,就算在道縣當地,鬼崽嶺古石像群的名頭也并不響亮。黃福先告訴記者,雖然身為道縣人,但直到他2002年就任道縣文化局局長才第一次知道,大山深處有這樣一處規模浩大的石像群。
第一次探訪鬼崽嶺的經歷,他至今記憶猶新:“埋在地下的保存比較完好,但地面上的被破壞得很嚴重,殘骸散落一地?!?br/>
黃福先告訴記者,由于體型較小,石像非常容易被搬走。據他所知現在散落在外的石像有上千尊。由于當地經濟并不發達,很難對石像進行實質性保護,更別說研究了。目前他們只是在鬼崽嶺有石像的地方圍了一圈鐵絲,并派專人日夜看守。
據了解,目前鬼崽嶺古石像群已經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對于日后的保護和研究,目前文物部門尚無明確說法。
猜 測
三期石像用途各異
鬼崽嶺上數以萬計的石像是做什么用的?始建于何時?一直困擾著考古專家。有人認為它始建于漢代,也有人認為建于唐以前,但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副研究員劉衛東卻認為它的修建年代遠遠比人們想象的早很多。
劉衛東對記者說,根據風化程度,他判定石像分前后三期。第一期修建于史前文明,不好斷代;第二批修建于4000年前,舜帝時代;第三批則建于漢代至元代期間。
劉衛東認為,前兩期石像產生的歷史時期比較接近,雕刻手法具有極強的漢以前扁平刻的特點。與目前發現的漢以前石刻不同的是,這些石像的頭大多是尖的。由于年代久遠,許多石像已被風化如太湖石。
至于第三期石像,無論從風化程度還是雕刻方法看,與前兩期有著明顯的不同。
為祭祀舜帝營造的祭壇
有專家認為,石像是墓葬,劉衛東并不同意這種說法?!叭绻悄乖?,應該埋得很深,不可能只在地下兩米?!眲⑿l東說。他認為,鬼崽嶺是一座人工堆砌的祭壇。石像最早有序地排列于祭壇之上,日久天長,周圍的土不斷被吹來覆蓋在石像上,所以才造成石像既有地上、又有地下的局面。
劉衛東認為,第二期石像可能是為祭祀舜帝所造。
距鬼崽嶺35公里處就是著名的九疑山舜帝陵。據司馬遷《五帝本紀》記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鬼崽嶺山前兩側曾等距離坐落著白象廟和禹王廟,遠處還有娥皇、女英山。劉衛東告訴記者,白象廟中祭拜的白象公,就是舜的弟弟象?!段宓郾炯o》中有這樣的記載:“舜父瞽叟目盲,舜母死,瞽叟娶妻生象?!眰髡f舜死后,象被舜的孝德所感動,曾為舜守靈數年。而娥皇、女英則是舜的兩位妻子。鬼崽嶺周圍祭拜的,都是和舜帝有關的人。
但這兩座廟已于“文革”期間遭到毀壞,如今只能看到一些在田野里的建筑石墩。
此外,黃福先告訴記者,陳姓是附近村莊中的大姓,相傳陳姓是舜的后裔,他們還有非常完備的族譜。種種因素表明,鬼崽嶺很可能是為了祭祀舜帝而人工堆砌的祭臺,石像群最初就是擺在祭臺上的。
劉衛東大膽地提出,為祭祀舜而營造的石像很可能是第二期石像,即雕刻于4000年前的石像。
至于第一批石像的營造年代則應該更早。劉衛東認為,這處祭祀場地很可能在舜去世前就存在了。舜在附近去世,使得這個原本成型的祭臺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但由于文獻的缺失,歷史出現斷層,最初在此處營建祭臺的年代和用途,目前很難說清。
第三期石像為替罪石人
劉衛東認為前兩期的石像主要用于祭祀,而第三期石像則另有用途。
“曾經有一位廣西的文化局長對我說,這些石像是替罪石人,廣西山里有很多?!眲⑿l東解釋說,古時候凡遇到家人生病遭災,人們往往喜歡雕一個石人代他受罪,這就是所謂的替罪石人。
在很多風化程度較輕的石像上,還能看到“舍”字。劉衛東認為,這些刻著“舍”字的石像很有可能是修建于唐代前后的替罪石人。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石像中還有孕婦、兒童的形象?!叭魏稳硕伎赡苌?、遭災??!”劉衛東說。
從表面形態上,記者也能看出第三批石人與前兩批的不同。這些石人雖然雕工比較粗糙,但大都眉目清晰,身份和年齡特征也比較明顯,很多石人背后還刻著“舍”字。
劉衛東認為,唐代前后,鬼崽嶺石像群的來歷已經失傳,憑著對這片石像的敬畏,人們把新雕刻的替罪石人也放到了這里。劉衛東告訴記者,由于石頭中沒有碳元素,目前還很難用科學手段判定這些石像的年代。
鏈 接
道縣曾出土新石器文物
湖南省道縣位于湖南南部,緊鄰廣東、廣西,地屬山河秀麗的南嶺地區。道縣四周高山環繞,群峰聳峙,東南有九疑山,南有銅山嶺,西有都龐嶺,北有紫金山。
遠在新石器時代,道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營浦縣,為道縣建縣之始。道縣境內遍布文物古跡,其中距今12000多年的稻谷遺存和陶片,被列為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標本和陶片,被譽為“天下谷源,人間陶本”。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