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深山蘊瓷史——浙江寶溪傳承龍泉青瓷千年血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8-18
    麗水8月17日電(記者 童靜宜夏毅)浙江省龍泉市寶溪鄉,這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偏遠鄉鎮,本該寂寂無名。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彈丸之地,在龍泉青瓷一千多年的歷史中,于式微中延續著青瓷的血脈,于斷斷續續中承載著傳承的窯火,在近現代龍泉青瓷的發展史上,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寶溪也因自身所深蘊的歷史內涵,一如鑲嵌在大山中的一棵明珠,熠熠生輝。

      山中鄉鎮傳承龍泉青瓷千年“血脈”

      寶溪之所以吸引我們,是因為它有一種隱隱約約的歷史?!?br/>
      “寶溪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它不僅在清末和民國時期填補了龍泉青瓷歷史上的空白,還在龍泉瓷廠的恢復和當代青瓷發展的兩個過渡時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睂毾l鄉長周義泉在談到寶溪的制瓷歷史時這樣告訴記者。

      眾所周知,龍泉窯是我國歷史上的五大名窯之一,它始于三國兩晉時期,發展于北宋,興盛于宋元,而衰落于明末清初。尤其是清末民國時期,從宋元以來極盛數百年的龍泉青瓷幾近斷脈。然而,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一批土生土長的寶溪青瓷藝人卻一直在家鄉傳承著龍泉青瓷的窯火。

      據《龍泉瓷廠廠志》記載,1825年間,寶溪鄉溪頭村李君義在當地建窯稱“李生和號”,這是近代龍泉青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私人窯廠。

      1934年,當時的寶溪鄉鄉長陳佐漢邀本鄉瓷工李懷德、張高岳、張高文、張照坤等組織成立了第一個仿古青瓷研究小組,青瓷生產技術和工藝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復承,仿制古青瓷的熱情也在龍泉民間一度高漲。

      “應該說,民國時期寶溪的仿古青瓷技藝已經很精湛了,否則,當時的寶溪鄉鄉長陳佐漢也不會挑選百余件精品送給政府?!睋芰x泉介紹,1945年,陳佐漢曾把仿宋弟窯制品牡丹瓶、鳳耳瓶等100余件仿古青瓷精品寄送南京中央實業部請功,分送盟友,并被蔣介石題贈“藝精陶仿”予以勉勵。而這在寶溪的歷史上也有明確記載。

      至于寶溪在現代龍泉青瓷史上的地位更是毋庸置疑。

      據張高岳老人的回憶錄記載,1955年,周恩來總理指示要恢復面臨絕跡的“龍泉青瓷”生產。當時,浙江省政府按照總理批示成立了11人的仿古小組,由他牽頭,連他在內,包括李懷德、李懷榮、李懷川、張照坤、龔慶平、張高文等共有七位寶溪青瓷藝人參與其中。當時,仿古小組把地址也設在了寶溪,即當時的寶溪張二昌小廠內,取名“寶溪仿古瓷廠”??梢哉f,現代龍泉青瓷的第一窯火就是在寶溪點燃的。

      不過,由于歷史原因,寶溪仿古青瓷的發展也并非是一帆風順。據周義泉回憶,1967年,從張家菜園里挖出300多件仿古青瓷沒收,八十年代中期,仿古青瓷被禁,很多仿古藝人也不得不放下了這門手藝。但時隔不久,80年代后期隨著浙江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大,90年代初仿古瓷又再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野?!?br/>
      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于龍泉瓷廠、藝術瓷廠等國營企業先后破產,龍泉青瓷又一次走向困境,一大批寶溪青瓷藝人下崗回到了家鄉。而正是這批下崗工人,重新拿起瓷土,做起了仿古瓷。

      對此,寶溪青瓷藝人曾軼星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在大批國營瓷廠倒閉的時候,龍泉青瓷行業幾乎是奄奄一息,但是一大批寶溪工人卻回到寶溪做瓷,形成了一個仿古青瓷的文化市場,延續著青瓷的血脈。 “在關鍵時刻,寶溪總是成為青瓷文化延續的最后一塊凈土,把寶溪稱為近現代龍泉仿古青瓷中心一點也不為過”。

      百年龍窯群“佐證”人類文明 

      曾軼星是現在寶溪青瓷藝人中從事仿古青瓷制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看來,龍窯是2000年中國南方燒制陶瓷的歷史見證?!褒埜G在結構、功能和形狀上延續了2000年,從未有過改變,可以說龍窯也是見證人類文明活動的重要佐證。 ”

      對于龍窯,曾軼星有著自己的見解。在他眼中,寶溪不僅有龍窯,還有龍窯群?!斑@樣的龍窯群,現在只有寶溪鄉有,世界上也只有寶溪有?!弊鳛橥辽灵L的寶溪人,對寶溪的認知自是不同一般。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記者實地走進了寶溪鄉溪頭村,感受龍窯群見證歷史的痕跡。

      據曾軼星介紹,寶溪共有12支龍窯,大多建于民國時期,也有幾支建于清代,主要以生產民間家用器皿為主。由于后來煤氣窯取代了龍窯,古老的龍窯逐漸退出實用生產領域?!懊簹飧G成品率高,寶溪的幾支龍窯幾年前都先后?;鹆恕?。

      而在溪頭村,記者看到,現存的幾支龍窯依崗而建,氣勢不凡。窯室多為寬1.6-1.8米,一般為19間,多則26間,整體風貌保存較好。

      位于溪頭村老橋頭附近的龍窯,是最遲停燒的,之前一窯可燒制上萬只碗。窯主丁紹清對當年的龍窯盛況記憶猶新,他說,“每逢燒窯,火出窯尾,烈焰騰空,數里之外均可看到”。雖然歇業多年,但從龍窯的輪廓和擺設中,我們仍能夠想象出當年民間利用龍窯燒制土碗的場景?!?br/>
      曾軼星告訴記者,龍泉市窯工在北宋時期就建立了龍窯,一直持續到現在它的結構都從來沒有改變過的,“可見龍窯應該是非??茖W的制瓷工具”。

      但寶溪擁有的12支龍窯,自停燒后,命運各不相同?!褒埜G占用面積較大,有幾支龍窯在幾年前被村民拆除了,現在僅剩下7支。近期在寶溪鄉黨委政府的重視下,組織人手進行了清理,目前已煥然一新,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幾支?!?br/>
      據他介紹,為了讓龍窯爐火再燃,日前,寶溪鄉的一批青瓷藝人打算重新燒窯?!褒埜G隔5-6年就要修繕一次,長期不用會坍塌,近期有準備開窯的打算?!痹W星告訴記者,龍泉青瓷申遺成功,是榮譽也是責任,“作為青瓷藝人,現在最重要的是傳承技藝傳承歷史,而重燃龍窯窯火,就是傳承的重要一步”。

      而記者也從周義泉那里了解到,“恢復寶溪龍窯燒制領導小組”已于8月初成立, 目前正在做前期的準備工作,預計10月底前可以開窯?!白鰹辄h委政府,我們也在做一些規劃,以更好的保護及傳承寶溪的這份歷史?!?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