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正擇新址 3至5年堅守原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8-12
    新中國首座民營博物館———北京觀復博物館正面臨被拆遷的命運。由于城市規劃,北京觀復博物館附近開始大片拆遷,這片區域被規劃為一片綠地。在廢墟中的觀復博物館就像一座孤島。昨天,觀復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回復本報記者說,觀復博物館暫時不會搬遷,但另立新館已經成為事實。

      因為它的主創人馬未都已成為中國收藏界炙手可熱的學術明星,觀復博物館的命運備受外界關注。今年6月,馬未都宣布創建觀復文化基金會,把他幾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出,由基金會理事會統一管理。如今觀復博物館卻遭遇拆遷的命運。民營博物館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昨天,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了文博界各方觀點。

      屢屢被搬遷民營博物館命途多舛

      了解觀復博物館歷史的人會知道,它曾經兩易其址,先后從琉璃廠搬遷到北京南小街竹竿胡同,后來又搬遷到了朝陽區金盞鄉,如今又面臨搬遷的命運。觀復博物館將在年底前三度搬遷?觀復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搬遷應該是確定的,但未來3到5年內,應該不會被拆遷,新館正在擇址。

      馬未都曾告訴記者,全國2000多家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是唯一沒有政府撥款、沒有企業支持也能夠收支持平的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每年運營費用在七八百萬元,收入則主要來自三大塊:門票約占運營費用的1/3;第二,觀復博物館常年為民眾提供多種服務,如講座、文物鑒定、場地出租、會員年費等,這些創收占博物館收入的大頭;第三塊則是品牌輸出,觀復博物館很快要在哈爾濱開一家分館,該分館為哈爾濱地方政府全資擁有,但會向他們支付一定的品牌使用費。

      盡管觀復博物館探索了獨一無二的發展路徑,但依舊很難逃避被拆遷的命運。據了解,近年來民營博物館遭遇拆遷的事屢有發生。被稱為全國首家民營攝影博物館的北京三影堂藝術中心,日前也接到了拆遷通知。而上海爾冬強民間藝術博物館曾因拆遷只好宣告關閉。江西景德鎮第一家綜合性私人博物館兆吉明軒博物館也被迫拆遷搬走,最后館主只能把博物館開在家里。

      作為承載文化記憶的博物館,一般不能經常搬遷,國際知名的博物館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積淀和經營。但國內的民營博物館卻屢屢遭受拆遷的威脅。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館館長路東之曾對媒體表示,他一直想找塊地建設一個永久性的博物館,可是至今未能如愿。他認為,好的地塊價格難以承受,荒村曠野又不適合建博物館,而短期租地,說不準哪天就要搬遷。這成了制約國內民營博物館發展的一大絆腳石。

      生存遇窘境地方政府有義務扶持

      馬未都曾形容觀復博物館:“就像是巖石夾縫中一盆景,死不了,也長不大?!?br/>
      觀復博物館是“民辦非企業”。博物館不是企業,不能靠文物盈利,但又是民辦,沒有政府財政支持,要維持自身正常運轉,顯得步履維艱。如今,國有博物館免費開放,不少人會這樣想:“免費的博物館還看不過來呢,誰還花錢看收費的民營博物館?”

      馬未都提出,民營博物館如果要生存下來,必須靠“制度”的換血。2007年,觀復博物館由個人管理改為理事會管理制,100個理事承擔起對博物館的社會責任。今年6月,馬未都又宣布創建觀復文化基金會,把他幾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出,由基金會理事會管理。馬未都希望由此增強民營博物館的抗打擊能力。而博物館也不再是屬于一己之有,不必擔心日后子女將這些文物變賣。

      眾所周知,國外的知名博物館幾乎都由企業、財團在支撐。而目前許多中國民營博物館陷入了資金黑洞。像馬未都一樣憑借個人的明星效應養活整個博物館的鳳毛麟角。馬未都表示,觀復博物館一年支出在100多萬元,靠門票收入遠遠不能支撐。除了門票、企業贊助外,觀復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紀念品、書籍銷售和企業包場活動。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程家煥認為,博物館既然是公益事業,它就是全社會的事,不能把所有風險都系于收藏家身上,民營博物館贏不了利,收藏家還愿意為它付出,這種境界已經是超越了對普通公民的要求。地方政府有義務對民營博物館進行扶持。

      ○業界聲音

      謝辰生(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

      民營博物館良莠不齊

      國家要不要扶持民營博物館?有一個前提是,現在沒有一個嚴格的規范和標準來認定民營博物館?,F在文物市場很亂,很多文物收藏的來源不清晰,一些民營博物館表面上是“公益性”,私底下又存在倒買倒賣的現象。所以我一直認為,民營博物館的收藏也有壞處,缺乏規范和監管,名義上是博物館,實際上是企業產品展示廳的“羊頭狗肉店”,這就很危險。

      陳少湘(廣東省收藏家協會主席):

      私人博物館應專業化

      中國的民營博物館大體有兩類,一類是企業博物館,比如北方的大企業保利、大連萬達都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館,但是廣東企業少一些。另外一類就是民間的私人博物館,我覺得這些私人博物館可大可小,應該盡量專業化,比如收藏鎖頭、手表、算盤都可以,100平方米就足夠了。我覺得民營博物館不一定非要政府扶持,也不一定非要有門票收入,它們主要是私人收藏的展示,不一定非要發展得多么龐大,因為收藏家們都有一個心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