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天地之中"入世遺 中國先民宇宙觀西方認可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8-02]
北京時間8月1日,從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委員大會傳來消息,中國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寺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意味著,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獲得國際認可。
圓形地球何來“天地之中”?在申遺文稿起草人、河南登封地方制辦公室主任呂紅軍看來,由于上一次嵩山歷史建筑群申報“天地之中”的理念曾經遭到一些西方專家的質疑。因此,在這次申報時,詳釋“天地之中”的概念成了最重要的內容。
據介紹,登封地區分別存有以“天地之中”傳統宇宙觀和以“中岳嵩山”圣山崇拜為核心理念的不同遺產組合和相互重疊,這一點很難讓國際同行克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2009年6月,在西班牙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山西五臺山順利晉級,而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卻遭遇“卡殼”——被審定為“補充材料推薦列入”。 這也被視為改變了中國申遺15年年來“一路凱歌”的局面。
呂紅軍說,地球是圓的,從現代科學來說,好像不存在“天地之中”的概念。上古時候,中國認為地球是天圓地方,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方形的地球有一個中心,是陰陽交匯的地方,是風雨交匯的地方,是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源。在這一旗幟下,嵩山成為圣山、神山,歷代帝王祭祀,形成嵩山豐富的歷史建筑群。
據介紹,登封“天地之中”申遺的內容主要是8處11項,中岳廟、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其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筑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筑群,更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最真實、最深刻的反映。
呂紅軍表示,“天地之中”作為嵩山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文化概念,也是對中國樸素宇宙觀的高度概括。而在國內知名人文學者裴鈺看來,登封此番申報世遺的主題概念變成了“天地之中”,即天堂和人間的中心,這個更便于國際化的理解。
“3天考察,我認識了‘中’字”。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在評估驗收“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時,由衷地贊嘆嵩山歷史建筑群獨特的文化內涵。 她說,“少林寺、觀星臺、中岳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作為一組東方古代建筑藝術殿堂,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最終以其古老與博大、凝練與舒展、滄桑與輝煌,贏得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芳心”,成為中國第39處《世界遺產名錄》。也是河南省繼龍門石窟、安陽殷墟之后的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
前方代表團團長、鄭州市委宣傳部長丁世顯說,申報世界遺產等于是進一步向全世界做出保護承諾,同時也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從而更好地了解當代中國。(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