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南海一號”水環境保護方案敲定 南宋古船真身將顯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7-12
    陽江7月11日電 (記者 陳明)安置著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自去年底正式對外開放至今,游客除了觀賞到館內的珍貴文物外,仍未能一睹古船真身?!澳虾R惶枴焙螘r顯真容,頗受海內外游客關注。


      記者11日從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獲悉,《“南海一號”水環境保護綜合處理技術方案》10日下午經專家評審組論證后,獲得了一致通過。博物館方面表示,待該方案具體實施后,游客可在博物館的觀光廊上清晰看到浸泡在“水晶宮”的“南海一號”古沉船真身。

      據了解,該方案評審通過后,博物館將按照常規程序開展下一步工作,進入預算、審核、相應工程的招投標、規范實施等具體操作階段。如方案能順利實施,至少可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對古沉船形成較好的保護,二是觀眾在觀光廊上可清晰地看到浸泡在“水晶宮”里的古沉船。

      評審組專家表示,“南海一號”的保護過程已不再只是單單涉及考古學單個學科,還涉及化學、物理學、生物學、材料學以及相關工程學等多個學科,研究流域涵蓋海水處理、水處理技術、海洋化學、文物考古等。

      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號”被成功打撈出水,繼而進駐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已有840多年歷史的南宋沉船“南海一號”,沉于20多米深的海底,船體被厚厚的淤泥覆蓋,沉船船體基本保存完好,整船長約30.5米,寬9.8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將古船移進室內邊發掘邊保護,也是中國水下考古史上的一次創新。去年8月至9月,考古人員對“南海一號”成功進行首次室內試發掘。根據專家的探測,“南海一號”的船載文物約有6萬到8萬件,目前已打撈出水的文物達6000多件,目前已有200多件精品文物在海上絲路博物館展出。

      位于廣東陽江海陵島、為“南海一號”量身定做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主館總面積1.2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9萬多平方米,總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填補了中國乃至亞洲的空白,是中國乃至亞洲唯一、世界罕見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館,開館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超過16萬人次。 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