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收藏不打假成古玩行規 律師稱古玩行規與法沖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7-12
    “玩收藏的人都知道‘收藏不打假’是行規?!弊蛱毂緢髨蟮?,讀者黃先生花了56萬元買回來的古董,其實只價值2萬余元,讓他大呼受騙。對于黃先生的遭遇,古玩收藏家認為,這并不是一種詐騙,只是他“打眼”了。

    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收藏家說,因為古董這東西有其特殊的屬性,只有收藏價值沒有使用價值,其價格的高低完全取決于收藏者的個人品好,在交易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標準的價格行情。所以在收藏市場中藏品只有新舊之分,而無真假之分。

    如果買家將假貨看成真貨買入,叫做“打眼”,賣家不包退、不包換、不包賠。而如果賣家沒能認出“寶貝”,讓買家以極低價買走,就叫“撿漏”,賣家也不能討回?!熬褪菐в羞@樣的賭博性質,才使得古玩市場吸引人?!?br/>
    賣贗品不算騙人,這使得收藏市場魚龍混雜。這位收藏家說,以他從事古玩行業十多年的經驗來說,很多新手很容易“打眼”?!八麄円詾榛◣装僭湍苜I到價值幾百萬元的古董,幻想一夜暴富?!笔詹丶腋嬖V記者,一些老行家失誤,“打眼”了,不僅不會向賣家索賠,反而覺得會丟面子,都不敢說,免得被同行笑話。同時他也提醒新手,最好到一些有歷史的老店或者有信譽的拍賣行購買藏品。

    不過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古玩界的行規似乎站不住腳。福建明嘉律師事務所金南翔律師認為,古玩與常規商品買賣顯然是不同的,因為古玩形成年代久遠,對其真實性的判斷,往往受到鑒定手段、認識水平等條件的限制,因此在民間的古玩買賣中,不能僅要求賣方對古玩的真實性承擔保證責任,買方也負有憑借自身知識作出判斷并因此承擔相應后果的義務。

    依據法律規定,交易雙方應遵循公平公正、誠實信用原則,賣家明知是贗品卻虛構事實、以假充真、誤導消費者進行交易的,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可以要求退貨。涉案數額較大的,涉嫌刑事犯罪,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責任。所謂的“行規”與現行法律規定相抵觸,應屬無效。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