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全面部署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7-10]
7月6日,2010年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在運河名城江蘇省揚州市召開。國家文物局以及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務院法制辦、國家測繪局、國務院南水北調建設工程辦公室等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各成員單位代表,大運河沿線35個城市的代表,沿線8個省(直轄市)文物行政部門代表,以及參與大運河遺產保護的相關科研單位代表共計130余人出席會議。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出席會議并講話。講話在回顧過去一年大運河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進展情況的基礎上,分析總結了各項保護和申報準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他說,在會商小組的指導下,2009年至2010年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大運河沿線相關省市積極協商、通力合作,在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協調機制建設、保護規劃編制、專項保護立法建設、專項資金投入增長、專題研究培訓、社會效益擴大等六個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也必須注意到,大運河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仍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尤其是部分大運河遺產的保護管理狀況仍然難以令人滿意,申遺準備工作尚未取得實質進展。一些管理部門和機構責任意識亟待提高,保護管理能力、專業技術水平與世界文化遺產管理機構能力要求之間存在明顯差距,保護理念有待提升,遺產整體保護、展示和利用工作相對滯后,遺產環境持續惡化的形勢沒有得到根本性的緩解,工作進展程度的地域差異日益加大。
對下一步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單霽翔提出四點意見:一是要統一認識,科學行動。各地區、各部門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的大運河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總體思路、工作任務和時間表,將大運河遺產保護工作納入當地近期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城鄉建設規劃,將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將大運河遺產保護工作納入體制改革,切實提高各遺產管理機構的責任意識、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做好大運河遺產保護、展示、利用等工作。二是要群策群力,重在落實。要充分發揮文物、交通、水利、環保、國土、測繪等各相關機構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共同作用。要真正發揮會商小組或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各地市之間應加強溝通交流、相互學習,避免各地市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差異的進一步加劇和“上游污染,下游遭殃”、“界河地域兩不管”的尷尬局面。三是要加大宣傳,關注民生。各地要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大運河的內涵和價值,宣傳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重要意義,維護民眾在運河保護工作中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并通過公眾考古、志愿者行動、設立義務保護員等方式,積極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豐富廣大民眾的大運河知識,形成全社會愛護大運河、保護大運河的良好氛圍。四是要全面推進,確保重點。全力推動《中國大運河遺產保護與管理總體規劃》、遴選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工作。要在總結地市級、省級保護規劃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對大運河總體價值、遺產構成特性等進行深入研究,根據遺產價值關聯度及保護管理狀況進一步篩選遺產點段,突出大運河全線具有突出工程技術價值的重要河道、關鍵節點和樞紐工程等重要遺產點段,制定相應的保護區劃及管理規定,全面啟動遺產本體保護與環境整治、遺產利用與展示闡釋工作。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總工程師侯衛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秘書長郭旃先后匯報了大運河總體規劃編制和大運河申遺預備名單遴選工作思路和工作進展情況。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關強司長作了會議總結,并對各項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
與會各省市代表交流了各自工作情況和經驗,重點圍繞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的辦法進行了熱烈討論,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