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福建德化舉辦“中國·德化窯收藏大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6-17]
德化6月15日電 (林永傳 王雙季 寇婉瓊)15日,一場名為“中國•德化窯收藏大展”的精品展覽在瓷都福建德化縣的陶瓷博物館舉行。德化縣收藏家協會成立大會同時舉行。
德化縣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以生產優質且風格獨特的白瓷而聞名,是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該縣陶瓷生產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宋代起,德化瓷就大量銷往東南亞、中東地區,成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之一。
明代,瓷圣何朝宗首創的象牙白瓷轟動世界瓷壇,被稱為“中國白”,譽為“國際瓷壇明珠”、“東方藝術珍品”,作品“天下共寶之”。明末清初,陶瓷業進入鼎盛時期,出現了“一籠白瓷一箱銀”的喜人景象。晚清以后,由于戰禍連年,德化陶瓷業漸趨式微。
改革開放以來,德化瓷業重放異彩,陶瓷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西洋工藝瓷、傳統瓷雕、日用瓷并駕齊驅的發展格局,現該縣80%以上的陶瓷產品外銷,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在國內建立陶瓷經營網點2萬多個,在不同大城市設立德化陶瓷營銷中心近40家。先后榮膺“中國陶瓷之鄉”、“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中國瓷都•德化” 等稱號。
德化窯是中國古代頗負盛名的窯場之一,德化瓷素以“白如雪、明如鏡、溫如玉、聲如罄”,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被推崇為“中國白瓷之冠”而風靡整個世界。元、明、清三代,德化窯均被列為皇室的貢品瓷,至今尚存故宮數百件以上,“天下共寶之”名不虛傳。
如今,德化白瓷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德化窯制作技藝被列為“中國民間民族文化保護工程”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發展對外貿易的一項富有特色的重要藝術品。
據悉,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于1290年年底到德化考察,并詳細記述了他的見聞。1470年,馬可波羅的家鄉意大利從《馬可波羅游記》學到了德化制瓷法,由此引發了長達300年的歐洲仿制史,最終在1710年由德國麥森皇家瓷廠仿制成功,整個歐洲又開始了長達百年的以德化白瓷為樣本的制瓷史。
本次中國•德化窯收藏大展,共展出210件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的古瓷物件,是德化縣70多位收藏愛好者幾十年來收藏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德化窯作品,包括瓷雕作品、青花和白瓷杯、碗、爐、掛盤等各種器具,其中10多件由國外回流的何朝宗精品是幾百年來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成為本次收藏大展的亮點。
本次展覽時間為一個月,將于7月15日日落幕。(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