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藝術品市場十大變化 北京地位呼之欲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6-12]
隨著金融業逐步走出陰霾,世界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勢必逐步進入狀態,世界藝術品市場正面臨著結構性的變化。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格局已經初顯十大變化。
全球藝市 尚待復元
世界藝術品市場尚未走出陰影,下半年世界藝術品市場可能會有一個新的發展勢頭,但是金融業的復蘇仍是局部性的,所以世界藝術品市場仍存在不確定因素,尚等待恢復元氣。
北京地位 呼之欲出
隨著全球藝術品市場區域結構的調整,全球藝術品市場亞洲力量的不斷崛起,大中華圈的整合能力在增強,北京作為世界藝術品中心的地位呼之欲出。中國藝術品市場消費能力正不斷增加,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也在不斷地得到擴張。北京已成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在全球35位藝術作品拍賣價格達7位數的藝術家中,中國就占了15位。中國藝術家作品的價格在過去7年里上漲了8倍,中國首次取代了法國,在藝術品銷售市場 上僅次于紐約、倫敦,名列第3。
整體規模 收縮下滑
全球金融業整體規模的收縮是世界藝術品市場整體規模大幅收縮的主因。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藝術品市場規模也隨之快速收縮,中國當代藝術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大約縮水三四成,但國外藝術品市場遭受的重創更為嚴重。
中國藏家 購力強勁
隨著全球經濟由逐漸開始反彈,亞洲藏家尤其是中國國內買家在拍賣市場上日趨活躍,購買力強勁,大中華圈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市場力量,越來越多地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發揮積極作用。
市場結構 發生分化
在全球金融規模整體縮減的大趨勢下,世界藝術品市場開始了結構性調適。全球性的藝術品市場結構變化發展呈現三大總趨勢:一是收藏投資資金相對穩定,而投機投資減少很大。二是以不同的文化背景為中心所形成的藝術品市場圈在若隱若現地發展。三是從最近幾個季度全球性的藝術品市場的變化中,藝術品市場融資變現能力下降。
市場資產 規??s水
世界藝術品市場主體機構瘦身是諸多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一是信用監管的要求。其二是世界藝術品市場主體機構自身發展的要求。過多涉及多元化、跨地域、跨文化的業務,使得管理出現更多的漏洞。其三是金融危機的沖擊,許多世界藝術品市場主體機構充斥著不少的“不良資產”,全球性的藝術品市場資產規模不斷縮水。
市場資本 流動銳減
在金融危機中,與全球資本流動大幅減少相對應的是,世界藝術品市場資本的流動也呈現出大規模的減少。據統計,流入新興市場的私人資本從危機前的1.5萬億美元迅速下降到6000億美元,從而進一步導致了全球藝術品市場資本流動性過快減少的問題。
珍稀藝品 交易旺盛
藝術品市場是一個以信心為基座的體系,金融風暴徹底動搖了大多數投資者的信心。當投資市場整體出現問題的時候,這些投資性的資金就會從藝術品市場中撤離。但有珍藏價值的藝術品因為存世量有限,所以并不會因為一次金融危機就貶值,而只是讓它的價格回歸合理。金融環境不好的時期反而成了藝術品交易旺盛期,很多人反而會在經濟危機后購買藝術品。
市場格局 重心東移
目前全球經濟和金融增長的重心正在從西半球轉向東半球和新興經濟體,金融危機加速了這一轉變過程,全球性的藝術品市場地理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第一,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將以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為主要依托,未來10年內,全球經濟可能形成以中、美為主導,亞洲與太平洋地區為核心的增長格局,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意味著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藝術品市場規模將大幅提高,歐洲和日本經濟可能徘徊不前,中國、印度市場會不斷崛起與壯大。第二,經過危機的沖擊,歐洲金融業損失重大,歐洲藝術品市場面臨較大的結構調整。第三,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金融財富遭受重創,美歐全球性的藝術品市場體系與機構的發展將長期受到資產與資本問題的拖累。
全球市場 有待重構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個全球性的治理機制。這也同時啟示我們,全球藝術品市場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即需要全球實行統一的監管標準和治理框架,積極推進和協調全球的統一監管,逐步建立和形成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治理機制和框架。重構全球藝術品市場發展架構已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重要議題,并且全球藝術品市場已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