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廣東大埔描金畫工藝面臨傳承困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6-10
    梅州6月9日電(楊薇 丘佳納 黃志忠)黑漆描金畫作為一種裝飾品和藝術品,在廣東大埔鄉間曾輝煌一時,作品還曾出口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備受華僑和當地人贊譽。然而,筆者今天從大埔縣政府了解到,眼下,如黑漆描金畫等很多傳統工藝也難逃脫技藝后繼乏人的困境。


      由于隨著現代人們生活觀念和習慣的轉變,描金畫工藝逐漸失去了它生存的市場,現在除了在一些老祠堂、老建筑依稀能見到外,新建的農家早已用現代的元素替代,已很難見到描金畫的蹤影。

      羅超科是當地一名從事描金畫的民間傳統藝人。筆者在他家看到,《三英戰呂布》、《連年有魚》兩幅描金畫,在高85厘米、長60厘米的木板上,人物、花鳥、山水、形態逼真、工藝細致、立體感強。

      談起當年參加制作8米多高的《清明上河圖》描金畫屏風過程,羅師傅依然神采奕奕、喜形于色。如今年近花甲的他看著描金畫也正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此門工藝技法面臨著瀕危的狀況,也只能嘆一口氣。

      據羅師傅介紹,描金畫要經過上漆、推光、制稿、畫底版、描畫、上金粉、作色、線條鉤劃等復雜的工藝流程,原材料主要有硬木胎、生漆、金箔等。其作品品種豐富,題材廣闊,絕大多數表現在房內裝飾及部分生活用具上,多以人物、山水、亭臺樓閣、吉祥圖案、戲曲人物等圖飾來體現。作品構圖自由、層次清晰、典雅古樸、絢麗多彩,富有很強的立體感。

      描金畫作為勞動起源的藝術,具體時間不清楚。據羅師傅介紹,從父輩師父的師父起就有這門技藝。由于長期受父親的影響,從小他就喜歡上了畫畫,有時還幫助父親打下手,初中畢業后,為了使這一傳統工藝傳承下去,父親對他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每天“迫”他畫圖稿、學上漆,上金粉作色鉤圖,時常還得跟隨父親來往于梅州、福建等地區,給當人家制作“福、祿、壽”等作品。

      為了把這工藝好好傳承下去,六、七十年代大埔設立了工藝廠,把專業工藝師們集中起來,生產有描金畫的屏風、果盒等產品,銷往廣州、潮汕地區及東南亞等國家。后來由于受成本、經營、市場、原材料、人才及體制原因,生產逐漸停滯,到80年代后期只好轉制,從事這項工藝的人才越來越少。企業轉制后,有朋友介紹他去當行政干部“吃皇糧”,然而長期從藝讓他難舍描金畫“情懷”,只好輾轉于福建、深圳、潮汕以及當地作畫,堅守著他的描金畫工藝事業。

      羅師傅曾經帶過5個學徒,由于學描金畫必需要有深厚的繪畫基礎,入門時間又長,未形成產業化,這些學徒相繼棄學轉投其他行業。羅師傅談到傳承時說到:“傳統工藝已經很難吸引年輕人了”,傳統工藝面臨傳承后繼無人的困境。

      為了搶救文化遺產,近年來,大埔積極開展對民間文藝、傳統工藝進行挖掘、搶救、保護和傳承工作。目前,湖寮鎮把描金畫工藝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并把羅師傅作為此項工藝的傳人積極向上級申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