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粉彩瓷畫的傳承創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6-09]
略談粉彩瓷畫的傳承創新-----胡光震
在陶瓷藝術品中,被譽為“東方瑰寶”的粉彩瓷歷來備受世人青睞。這是因為其“鮮嬌奪目、工致殊?!薄短昭拧?,當然也因早期粉彩為皇室專有之名貴。隨著時代的進步,創造性思維的日趨深入,陶瓷粉彩裝飾歷經各個不同時期的演變,在傳承中創新發展。勇于突破的從業者將其表現規律和法則運用到創作實踐,豐富和拓寬了這一傳統奇葩的美學價值。本文試從傳統粉彩、淺絳彩、新粉彩、淺粉彩的由來與沿革中,探究傳承創新的必要性。
傳統粉彩的歷史發展脈胳
粉彩瓷創燒于清康熙時,是在琺瑯彩和康熙五彩(古彩)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胺鄄省币辉~最早出現在清光緒《陶雅》一書中?!翱蹈G御制飯碗,有淡紅作粉色者。非客貨所能有也,廠夥皆知康熙無粉彩,焉知康熙之粉彩,絕無暴裂退落之虞”。傳統粉彩、色澤晶瑩亮麗,區域寬廠豐富?!讹嬃鼾S說瓷》指出:“清代彩瓷變化繁頤,幾乎不可方物……軟彩又名粉彩,謂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艷麗而清逸”。由于粉彩所具有的粉潤清雅藝術特色以及工藝復雜、窯火與材料性能不易控制掌握,故古往今來的國內外陶瓷藝術鑒賞家和收藏者頗為推崇和喜愛。
康熙時期的粉彩,風格較為簡樸,施彩亦顯粗略。至雍正時期,無論在瓷質、造型、彩繪技法,取材廣泛等方面都達到了空前水平,并開始大量采用玻璃白(一種含砷材料)。至乾隆年,是粉彩發展的鼎盛時期,其工藝精良,色調極為豐富,裝飾形式種類繁多。遺憾的是物極必反,過于考究的粉彩瓷使之表現出繁褥堆砌、拘謹呆板,失去了康、雍時的深厚雅致、清新秀麗風格。清中晚期,由于國運衰敗及戰亂,自嘉慶始,尤其道光、同治、光緒、宣統四朝,粉彩瓷走向衰落。
淺絳彩瓷是陶瓷史上革命性創舉
社會發展規律呈波浪式前進,走過低谷的傳統粉彩必然要順應社會潮流。因為任何審美觀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歷代藝術風格都和當代審美思潮相聯系,這就必然使粉彩裝飾要有新的突破。清末民初的淺絳彩,毫無疑問應是景德鎮瓷器最富創新精神,最是代表性的瓷畫藝術品。
張熊、程門將黃公望創立的淺絳畫風與白瓷胎交融結合,淺談的色料燒成后酷似水墨,與潔白的瓷面交相輝映,別有韻味。其后,一批文人畫家相繼在淺絳彩瓷上題字、題詩或署款,成為陶瓷史上革命性的創舉。因為它將中國畫自宋元以來形成的“詩書畫印”為一體的優良傳統表現于瓷上,其文化氣息更加濃郁,也為近現代新粉彩瓷及當下的新彩瓷創造了新模式。隨后,“珠山八友”與同期的景德鎮瓷畫名家,又在繼承淺絳彩畫風上進一步創新,鮮明的工藝變革形成了與之前的傳統粉彩迥然不同的新粉彩,理所當然地成為現當代陶瓷粉彩瓷畫的又一個里程碑。
“創新的確是一種美麗的奇跡”。法國美容器制造師伊夫•洛列在不斷創新中擁有了全球960家分號,他這句精典詞語激勵著他的成功。盡管淺絳彩只不過是瓷藝長河的一朵浪花,隨著它色料淺薄,易剝落、不能久藏的弊端而沒落。但是,淺絳彩興起的意義與影響卻是深遠的。誠如劉新園先生指出的“毫無夸張地說,晚清淺絳彩藝人是景德鎮近現代彩瓷風格的開創者”。
淺粉彩的創立是傳承中的新探索
筆墨當隨時代,藝術貴在創新,貴在有個性,貴在敢于突破。竊以為,新粉彩是繼承淺絳彩畫風的創新:淺粉彩則是在上述基礎的傳承與創新。
所謂“淺粉彩”,顧名思義,是相對傳統粉彩和其它新粉彩而言,在畫風上強調清新淡雅,有水墨淡彩的風韻,在色調上著重灰綠蘭調子,在材料上改變粉彩原有面貌,獨具特色的一個新畫種。其藝術特點為:色調淺淡、粉潤柔和、層次分明、清新雅致。主要表現形式:一是有鮮明個性;二是統一色調;三是重點突出與器型的結合。值得欣慰的是,由筆者自2002年始潛心鉆研發明的淺粉彩,拓寬了粉彩瓷繪的表現形式,并以其粉潤清秀、淡雅俊美的新意韻味獲得了同行與市場的認可。
陶瓷藝術創作是一門集科學、藝術及工藝設計為一體的綜合學科,要完成好這一創作行為,掌握瓷與畫的合理交融至關重要,這就需要藝術家具備較高的學識素養、文化底蘊及審美價值取向。筆者在淺粉彩的創作實踐中,十分注重繼承粉彩瓷的原有特色(如:粉色的厚重及浮凸感)此外,力求在立意、經營、色彩上做足文章。首先是立意,清人方薰華提出:“筆墨之妙,畫著意之妙也。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庸則庸、俗則俗?!庇纱?,我在立意上堅持引發觀賞者共鳴的自然之美。既清新淡雅又情趣橫生、寓意深刻,追求“鳥欲言、花欲語”的境界。其二是在構圖上苦心經營,著重解決前輩繪畫園器主要以二圍包裹的問題,多以通景體現三維視覺效果,力圖表現沒有起點也沒終點的氣勢。其三是在色彩上統一灰蘭綠為主的色調,為與白器型契合,既要避免寡淡,又要以冷色調子突出清新淡雅之韻味,同時,還適度借用高溫顏色釉來拓寬創作形式。當然獨特的藝術語言來源于瓷畫材料及瓷藝手段的獨特性。它決定了創作者既是一個畫家,又是一個瓷藝家。須同時具備繪畫功底與瓷藝技術方面的素養。
總之,陶瓷藝術作為最古老的社會文化符號,最純凈的視覺藝術信息,理應以其原本的魅力去傳遞符合時代精神的藝術活力。陶瓷粉彩裝飾的傳承創新還面臨諸多問題,還需要從業者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孫子云:“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辈蛔邔こB?,以創新求發展,正是先賢告誡的注解,筆者愿與同仁們鼎力踐行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