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秋呼吁美院設立書畫修復裝裱專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6-05]
陳佩秋呼吁美院設立書畫修復裝裱專業
美術學院應該設立中國書畫修復裝裱專業。著名書畫家、鑒定家陳佩秋日前向本報記者作此呼吁。
人才流失 影響傳承
中國古書畫的修復裝裱目前面臨人才流散、技術失傳的威脅。陳佩秋指出,中國古代書畫的修復裝裱技術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成果的傳承。如果沒有高超的修復技術,我們的觀眾今天可能看不到許多經典之作的風采;如果修復、裝裱不當,就會大大縮短那些藝術瑰寶的壽命。我們將有愧于祖宗,也有愧于后代。
陳佩秋回憶道,晚清民國時期,上海是中國書畫收藏的半壁江山,也因此造就技藝精湛的古書畫修復裝裱師,后來形成以劉定之為代表的蘇幫和以嚴桂榮為代表的揚幫兩大書畫修復、裝裱流派,各有絕招。新中國成立后,這些書畫修復裝裱高手都匯集于上海博物館。如今,這些修復高手要么作古,要么已失去工作能力。他們的高足本來有的在博物館工作,現在大多退休。博物館的這點固定工資也缺乏吸引力。民間收藏這么火,裝裱、修復高手非常吃香。有的人甚至被國外博物館“獵”走了。
摒棄門戶 客觀研究
古書畫修復裝裱高手是稀缺資源。陳佩秋說,上海博物館的古書畫品相這么好,就是因為有這些高手。她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去,看到那里有的古書畫保存狀況不佳,了解下來是因為沒有修復裝裱高手。
“上海有這方面的優勢,我們要珍惜,更要抓緊,”陳佩秋說,“因為這種優勢正在失去?!?br/>
過去古書畫修復裝裱都是個人行為,每個人的絕招都不輕易交流,因此以學院為平臺設立古書畫修復裝裱專業非常有必要,因為沒有門戶之見,可以用學術研究的態度進行客觀比較,找出最好的修復辦法,這將有利于提高中國古書畫修復的技術和科學性,培養高水準的裝裱修復人才。
裝裱材料 馬虎不得
采訪時,記者向陳佩秋說起已故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曾擔心的一件事:我們現在制作的宣紙采用化學原料,修復裝裱古書畫用這樣的宣紙,其實是一顆定時炸彈。我們的書畫傳承有可能就毀在這上面。陳佩秋聽罷非常感慨。她指出,古代書畫修復裝裱的材料非常關鍵。過去,著名的修復裝裱師傅非常留意收集古舊的紙、絹、綾、錦等材料。重要的古書畫修復需要與其時代相符合的各種材料,譬如宋代的手卷可能需要當時宣和繡錦做包首。我們有必要研究制作新的、更好的材料。
陳佩秋說,如今美術學院已有油畫修復專業,卻沒有中國書畫修復裝裱專業,真的非常遺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