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發掘11處漢墓等文物點 印證漢代厚葬風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5-31]
重慶5月29日電 (連肖)重慶市考古專家近日在重慶市涪陵區長江北岸新發掘出11處地下文物點,其中漢代遺址、古墓、窯爐等頗具研究價值。漢墓中挖掘出的大量漢代器物,印證了漢代崇尚厚葬的風俗。
據介紹,重慶涪陵長江北岸移民安置區護岸及配套工程自今年初施工以來,對當地的地下文物形成潛在威脅。今年4月2日,重慶市20名考古專家進駐施工現場,開展搶救性文物保護發掘工作。截至目前,考古專家在當地發掘地下文物點11處,其中發掘古墓38處,24處為漢代至六朝年間墓葬;發掘古窯爐13座,9座為漢代窯爐;同時,還發掘了新石器晚期及漢代遺址各1處。
記者29日在發掘現場看到,考古人員在一座已被盜挖的漢代古墓中,挖掘出了陶豬、銅鐘、鐵斧、磚瓦等數十件漢代器物。重慶市考古所副研究員李大地稱,據漢墓被盜后的土層分析,該漢墓應是在六朝至唐朝年間被盜,距今約有1100多年,但如今考古人員仍在臨近墓門處挖掘出不少漢代時的陪葬品,這足以印證漢代崇尚厚葬的風俗。
距離墓葬群不遠處,考古專家還發現了一處由9座漢代窯爐組成的窯爐群。從發掘圖上觀測,多數漢代窯爐的頂部已被破壞,窯室輪廓尚存。專家李大地介紹,該窯爐群是重慶發掘的首個漢代窯爐群,其發掘表明漢代窯爐分工已十分細化,不同的窯爐分別用于燒制磚瓦、生活器皿、明器等。
目前,11處文物點的發掘面積已超過1800平方米,預計全部發掘面積將達3000平方米左右。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