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為8400億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5-20]
國家統計局在第六屆深圳文博會上發布了文化產業的“家底”。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全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為8400億元左右,比2008年現價增長10%,快于同期GDP的現價增長速度3.2個百分點,占同期GDP初步核算數的比重為2.5%左右,比2008年提高0.07個百分點。
根據2008年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國家統計局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統計分析。文化產業法人單位的全年營業收入為27244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占98.4%;文化產業從業總數為1182萬人,占全國從業人員的1.53%,占城鎮從業人員的3.91%。
從文化產業的分層情況看:
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包括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影電視服務和文化藝術服務等四個類別,共有從業人員332萬人,擁有資產8331億元,全年營業收入5775億元,實現增加值2512億元,比2004年增長107.6%。
“外圍層”,包括以互聯網信息為主的網絡文化服務,以旅游、娛樂為主的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和以廣告、會展、文化商務代理為主的其他文化服務等類別,共有從業人員248萬人,擁有資產9319億元,全年營業收入6140億元,實現增加值2181億元,比2004年增長247.6%。與2004年相比,“外圍層”無論在人員和資產配置上,還是在營業收入和增加值等方面均有較大的發展。
“相關層”,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共有從業人員455萬人,擁有資產9837億元,全年營業收入15330億元,實現增加值2664億元,比2004年增長92.6%。
對比國家統計局2004年和2008年兩次根據全國經濟普查資料所作的統計分析,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幾大特點:
產業規模擴大 與2004年相比,2008年法人單位數增加14.3萬個,增長近45%;資產總計增加9170億元,增長50%;從業人員增加186萬人,增長18.6%。
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2008年我國法人單位主營業務收入為26802億元,比2004年增加10577億元,增長65%。文化服務企業法人單位的營業利潤為981億元,比2004年增長5倍多;規模以上文化產品生產企業的利潤總額為592億元,比2004年增長110%;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的利潤總額為113億元,比2004年增長40%。
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成效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經營性單位數量明顯增加,新興文化服務業得以快速發展,大量骨干文化服務企業涌現。2008年,在文化服務企業中,資產和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分別有1582家和977家,比2004年分別增加587家和512家。近年來涌現出的骨干文化服務企業多為廣告、傳媒、電視網絡公司、出版和報業集團、影視制作等行業的大型企業和集團化經營單位。
非公資本比重上升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產業格局進一步得以鞏固。在經營性單位中,2008年實收資本83238億元,其中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之比為47.5:52.5,與2004年的51:49相比,非公有資本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整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