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強和農民“達•芬奇”: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5-07]
強和他的農民“達•芬奇”
“奧運大腳印”的創造者蔡國強又有奇思妙想了:5月4日,他攜一場名為《蔡國強:農民“達·芬奇”》的展覽登陸上海外灘美術館,為上海世博會增添了一件充滿中國精神的大型藝術品。上海外灘美術館曾經是一座飽經滄桑的老建筑,此次為世博會重新翻建,《蔡國強:農民“達·芬奇”》是這座美術館翻建后的首個大展。
什么叫“農民‘達·芬奇’”,他們和蔡國強又是什么關系呢?原來,蔡國強帶著12位中國農民發明家來到上海,把他們發明的60多件作品——飛碟、潛水艇、飛機——來一次華彩亮相,向全世界觀眾展示中國當代農民的非凡創造力。
這是一場充滿創造力的藝術盛宴——修葺一新的美術館廣場上,半空的飛碟和旁邊大樓墻上書寫的“不知如何降下”6個大字,道出安徽蕭縣“飛碟狂人”杜文達的夢想,另一句“重要的不在飛起來”,表達了對夢想精神的贊賞。一樓展廳中,山東“達·芬奇”譚成年遇難的飛機殘骸,作為農民冒險家的紀念碑,詮釋著關于發明的真實而嚴肅的生命故事。二樓展廳中懸掛的50余個風箏,每個風箏投影上都講述了一個農民發明家的故事。三樓展廳是機器人生產空間,北京通州農民“機器人發明家”吳玉祿夫婦及兩個兒子兒媳現場制作并表演機器人。懸浮于四樓展廳的5艘湖北李玉明制造的潛水艇以及誕生于湖北、江西、福建、四川農民們手中的4架形態各異的飛機,陪伴著空中的小小飛碟,營造出詩意獨特的精神空間。隔壁大廳展出的,則是來自安徽阜陽陶相禮的潛水艇和為展覽特別制作的長20米的航空母艦,艦身旁攜帶著小型潛艇,甲板上一批批飛機“整裝待發”……
在蔡國強眼里,這些質樸而智慧的農民,個個都是和達·芬奇一樣的發明家。
原先的展覽計劃不是這樣的。本來,蔡國強在這里布置的是他的個人回顧展,那些作品已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西班牙畢爾堡古根漢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美國費城美術館及費城紡織工坊美術館等展出,為此,他已帶領團隊苦干了幾個月。但后來他突然改變了主意,把自己的作品全部撤下,全力以赴地構思和布置農民“達·芬奇”們的作品。
20多年來,蔡國強實現了一大批規模宏大的藝術計劃,如日本廣島亞運會計劃和京都建城1200年祭,美國紐約東河移動彩虹計劃和中央公園150周年慶,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核心創意和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2009年新中國60華誕聯歡晚會焰火表演設計等,連續多年被英國權威藝術雜志評為“世界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之一。
為什么他要放棄個人回顧展,將難得的機會讓給12位農民呢?
他說:“我從他們身上看到我自己。他們一個個都很陽光,精神很開放,富有勇氣和創造力,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既聰明又英挺,我展示的是他們的夢想?!?
有記者問蔡國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你這些農民跟城市有什么關系?”蔡國強回答:“全中國的現代化城市,哪一個不是農民用血汗建起來的?再說,世博會的歷史就是展示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發明創造,讓人類生活向更美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希望借2010上海世博會契機,回顧一下‘創造力是什么’的命題,關心中國農民原生態的創造力,并借此討論中國農民在現代化中的貢獻以及農民的現實處境等重要議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