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專家鑒寶 八萬元撿漏明代"青花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4-30]
8萬元拍得的明青花瓶,僅2年時間就漲了2倍多。昨天,重慶商報社聯手市收藏協會、重慶夢虎收藏品公司舉辦的“創富百家講壇·瓷器雜件鑒寶專場”上,鄧先生收藏的明正統青花雙象耳瓶估價為25萬元,令鄧先生喜出望外。
在昨日舉行的免費鑒寶活動中,陶瓷專家陳麗瓊教授再度出山,與重慶市收藏協會會長王雍剛、副會長劉禹、郝晉珠一起,四人坐鎮解放碑的重慶夢虎收藏品公司,為200市民免費鑒定500余件藏品,這是本報《創富百家講壇》北京奧運會后第四場鑒寶活動。
拍賣場上也有漏可撿
昨天中午1點,市民鄧先生抱來一件紋飾精美的大瓶。
“這件瓷器色澤艷麗、胎質堅硬,是明朝正統年間的民窯精品?!敝貞c市收藏協會會長王雍剛鑒定后表示,這是明代青花雙象耳纏枝牡丹盤口瓶。他指出,正統、景泰、天啟三朝的青花瓷器被稱為空白期,且天啟年間發生戰亂,瓷器的存世量應相對較少,所以這個青花瓶可謂十足珍貴,對它估價為25萬元。
“感謝王老師對瓷器的鑒定?!笔忻襦囅壬榻B說,2006年,他在重慶一場拍賣會上以8萬元拍得的這一青花瓷瓶,當時拍賣公司對該瓷瓶的說明只有明代中期,沒有具體的年號,但他覺得東西不錯,于是就下手。按照現在25萬元估價,兩年時間增值了兩倍多。
對此,王雍剛指出,其實該拍品當時就值15萬元,拍賣場上也有漏可撿,關鍵在于自己的眼力。聞聽專家如此評價該瓷器,鄧先生喜出望外。
阿拉伯符號罐值30萬
“明代中期釉里紅瓜楞罐,我估價30萬元?!弊蛱?,王雍剛拿著一個小圓罐向大家介紹,頓時引起現場一片驚呼。
記者仔細觀察,這個罐子和其它的罐子有很明顯的區別——上面寫有一種特殊的文字。王雍剛介紹,這是阿拉伯文字,明代早期鄭和曾經下過西洋,途經阿拉伯國家,也就帶回了這種獨特的異域風格罐子。
王雍剛同時表示,由于明代中期的釉里紅瓷器非常少見,對其估價也達到30萬元。該釉里紅瓜楞罐主人稱,此物為家里傳下來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