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到煙臺鑒寶:收藏者手中"寶貝"贗品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4-30]
昨日(26日)煙臺市收藏家協會正式揭牌,并特邀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為文物收藏愛好者現場鑒寶,結果發現:多數市民收藏的“寶貝”是贗品。
上午9時30分,記者趕到齊魯古玩文化城時,已有上百市民懷揣玉器、字畫、古玩等早早排隊等候鑒定專家。揭牌儀式后,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兩名
老教授現場擺桌為市民鑒寶。盡管鑒定場面火爆,鑒定結果卻讓許多市民沮喪。截至中午記者發稿時,被認定真正有價值的“寶貝”寥寥無幾,相當數量的“寶貝”經鑒定是贗品被打回原形,或者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而貶值。一些收藏者帶來的宋明時期的瓷器、鼻煙壺、硯臺等竟是當代的仿制品;一位市民帶來一幅近代著名畫家吳昌碩的水墨畫,目前市價數百萬卻因保存欠妥,品相不好導致藏品價值大跌。
據山東省收藏家協會會長王濟紅介紹,市民文物收藏知識匱乏是導致大量贗品被誤藏的主要原因。而文物收藏投資功能被過分夸大和火爆的文物藝術品行情助長了目前贗品充斥市場的趨勢。目前文物鑒定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文化鑒定證書如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等,都缺乏明確的規定,因此收藏愛好者應提高收藏辨別力,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個人藏品。(小萌 詩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