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蔡武:文化產業邁進快速發展新時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4-29]
28日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受國務院委托,文化部部長蔡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
蔡武說,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產業已經從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級階段,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新局面。
文化建設必須遵循文化發展規律
蔡武強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文化建設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遵循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兩翼齊飛的思路。
文化事業發展必須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干,以基層為重點,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方針,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體現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
文化產業發展則必須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堅持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提高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費需求。無論是文化事業還是文化產業,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方向,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文化產業缺乏骨干企業,有盲目發展苗頭
蔡武坦承,當前文化產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具體表現在:
——文化產業總量還不夠大、水平還不夠高。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特別是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相比之下,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需矛盾和“結構性短缺”突出,“有效供給”相對不足,與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文化產業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
由于起步較晚和文化領域條塊分割、市場壁壘等原因,我國的文化企業“軟小散濫”問題比較突出,規模普遍偏小,產業規?;图s化程度不高,產業布局不均衡,大規模、高水平、產業鏈完整的龍頭企業少,缺少文化領域的戰略投資者和骨干企業以及知名文化品牌。
——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投入、人才保障不完善。
文化立法比較薄弱,文化產業發展缺乏強有力的法制保障,產業政策還需進一步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文化產業的行政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體制性、政策性障礙,產業規劃不明晰,行業管理不規范,特別是對網絡文化等新興業態的管理仍然依賴傳統的管理經驗和模式。
雖然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由于長期以來文化建設經費基數低、底子薄、基礎條件差,財政投入的增長與文化發展的需求之間仍有不小的差距,對文化投入總量仍顯不足,文化產業發展基礎條件薄弱。
——文化貿易逆差仍然較大,文化產業“走出去”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
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傳播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以演藝產品為例,我國引進和派出的文藝演出每場收入比約為10∶1,我國全部海外商業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億美元,不及國外一個著名馬戲團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盲目發展的苗頭一定程度存在,規劃、引導和調控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各地發展文化產業熱情高漲,競相上馬大型文化產業項目,文化產業園區基地遍布各地,各種資本也紛紛涌入文化產業。盲目發展、資源浪費、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已經出現,需要引起重視。
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政府投入與金融支持
蔡武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總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將文化產業發展融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全局,貫徹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市場主體,推進產業創新,擴大文化消費,實現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多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弘揚,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文化產業發展速度明顯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文化市場主體活力顯著增強,文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布局更加合理;文化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更加健全,文化市場秩序更加規范,文化產業發展保障體系更加完備;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額明顯提高,中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蔡武說,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包括:
全面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研究制定“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產業微觀活力。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建設與管理,發揮重大項目帶動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加強各項基礎性工作,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擴大文化消費,拉動文化內需。加強科技支撐,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擴大對外文化貿易,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記者 毛磊 秦佩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