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城墻破壞嚴重 保護文物刻不容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4-27]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1時24分報道,一份關于蘇州城墻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蘇州古城墻目前較為完整的部分僅占全長的8.22%,30%以上的古城墻被各類建筑物侵占,古城墻保護不容樂觀。詳細情況,我們連線中央臺駐江蘇記者楊守華。
主持人:造成蘇州古城墻目前這么一個現狀的原因是什么?
記者:歷史上蘇州古城墻長約15公里,專家認為應是元末明初的遺存。但是由于戰亂等原因,蘇州城墻屢有興廢,周長也時有變化。上世紀50到80 年代,三分之二的城墻被拆除。由于缺少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近年來,蘇州的古城墻遭破壞的現象屢見不鮮。蘇州城墻較為完整的磚石古城墻主要在胥門一帶,長期以來,這段城墻內外兩側均住滿了外來棚戶居民,開挖城墻、破壞城墻上的樹木這類現象經常發生。另外這一帶地勢較低,城墻外也經常會遭水淹。
主持人:怎么會出現這么多情況,蘇州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措施或者一系列措施保護古城墻嗎?
記者:蘇州古城墻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部分僅為1249.98米,現存城門三座分別是盤門、胥門、金門。在此后進行的環古城風貌保護工程中,蘇州恢復重建了閶門城門及部分城墻。對于保存較為完整的部分,蘇州市文物部門設立了“文物單位”來保護。然而,仍有大部分是屬于非文物單位。因此,許多文史專家都認為,要從根本上保護好這些寶貴的古城墻,必須制訂專門的法律法規。當前古城墻的保護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沒有城墻就沒有古城。
主持人:不光是政府部門需要注意,在2006年,胥門古城墻那個地方有一個30米的墻面是被一架建筑公司挖掘機給挖破了,其實這樣的情況就是包括公司還有所謂的民眾,都應該保護已經成為文物的古城墻。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