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廣東省拍協鑒數百件藏品 民間藏品:真品不到2成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3-30
    造假手法一:

      塑料冒充玉器

      廣州市文物總店總經理曾波強一個上午看了60件瓷器雜項,其中只有七八件是真品。他拿著市民拿來的“玉硯臺”,對著陽光看了幾眼,下了定論:“這個連玉都不是”。他用手指敲敲這個硯臺,發出清脆的“扣扣扣”聲,與敲在厚玻璃上的聲音相似。原來,這個硯臺是用玻璃高仿而成的,表面有很明顯的塑料感;另外,這個硯臺雕工極差,連款字都寫錯,明顯是仿品。

      專家支招

      曾波強表示:“仿造技術不斷進步,收藏者也要不斷接觸市場,看穿真假的眼光才能不斷進步?!?br/>
      造假手法二:

      舊仿作品居多

      書畫的鑒定件數雖然僅為瓷雜的1/3左右,但真品成數也僅為10%左右。兩名男子拿著《五牛圖》前來鑒定,被專家一眼就判了死刑,非常不服。在舊東西中也有部分舊仿品,如一件“劉墉書法”,如果是真品價格可達3萬~5萬元,而該件明顯是舊仿,估計價格為數千元。

      專家支招

      廣州藝拍總經理何向民表示,這種《五牛圖》或《清明上河圖》隨處地攤可見。大多數市民還是停留在完全外行的水平,以為只要買舊,就一定不會買錯,結果連真舊假舊都搞不清楚。

      偶有真品亮點出現

      不過,鑒定過程中偶爾也有亮點出現。有一件民國瓷塑,可能是石灣藝人在景德鎮學瓷而制的作品,既有景德鎮瓷器的特點,又有石灣傳神的效果。

      一名老先生把珍藏的兩枚印章(下圖)帶到現場,一枚閑章“高山流水”,上還有名人款“江尊”;而另一枚上刻有竹子,頗為雅致。

      現場:真品僅為藏品的一至兩成

      “我這件瓷器年份如何?”“年份不好?!薄澳鞘鞘裁茨攴莸??”“是‘后生仔’來的啦?!薄凹词谴蟾艓啄昵爸频??”“3~10年而已?!痹谌涨皬V東省拍賣行業協會舉辦的咨詢活動現場,廣東市場中的專家們幾乎傾巢而出,為市民義務鑒寶。據瓷器、書畫專家稱,現場鑒定的書畫、瓷器中,大概只有10%~20%為真品,珍品極少。不過與前幾年相比,市民收藏的心態更趨向興趣而不是投資,令專家們倍感欣慰。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