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場有“三假” 需警惕 “全能”鑒定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3-30]
由上海收藏鑒賞家協會等主辦“環球藝術雅集”前天的首場活動,匯集了數十位上市公司老板,這些身價不菲之人大多迫切地想進入藝術品收藏領域,但對此卻一竅不通。藝術品市場這潭水之深,是讓人想想便害怕的。而上海收藏鑒賞家協會舉辦這個雅集,以及類似平臺的勃興,就是要消除這些有錢人憂慮。
資金大量涌入藝術品市場
最近,先于今年春拍舉行的幾場預熱拍賣出現了一些異動?!把偶奔钨e、朵云軒資深投資顧問袁慧敏,大前天便在朵云軒一個相關拍賣的現場。他向本報記者描述了當時的情形:現場出現了許多新面孔,這些新面孔舉牌非常積極,爭先恐后的,他們似乎對每一件拍品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他們熱情的影響下,一些藝術品拍出了罕見的價格,比如存世頗多的書法家任政的作品也能拍到兩三萬,而這些作品去年的行情也就只有幾千元。袁慧敏從事拍賣多年,這樣的場景讓他很意外,“這些人好像很急切,怕拍不到東西似的?!笔潞?,袁慧敏才了解到這些新面孔均是企業老板,因賺了些錢,來藝術品市場當新手。
種種跡象表明,最近有大量企業家正攜帶著龐大的資金瘋狂涌入藝術品市場。參加前天“雅集”的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瓷器鑒定收藏家高阿申告訴本報記者,去年國內藝術品拍賣價超億元的有4件(如曾鞏拍了1.08億的《局事帖》等),拍了100萬以上的有1245件,這些藝術品有相當一部分為企業老板們所買,其中,高阿申注意到,上海富豪劉益謙去年一年就購買了總值4億元的藝術品,出手之闊綽令人咋舌?!肮善?、房產和藝術品被視為資金三大去處,但相比前兩者,藝術品的保值性更好,所以企業家們現在會變得這樣迫切?!备甙⑸暾f。
遇到“全能”專家要警惕
可是,在藝術品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圈子,往往越有錢被騙得也越兇。高阿申就對存在于這個圈子的“三假”深惡痛絕。所謂“三假”就是假文物、假專家和假鑒定書。假文物自古便有的,倒不足為恨??珊薜氖悄切喫~的假專家,他們不僅騙錢,而且寫偽書,攪亂了一批有志于藝術收藏的人士的視線。
高阿申透露,現在一些購買藝術品的老板,因自知是新手,往往聘請鑒定家幫其覓貨。按照行規,鑒定費一般是藝術品最后成交價的1%。一些所謂鑒定家看重了這筆錢,便打出了“全能”的招牌,號稱什么都會鑒定,其實是不懂裝懂,結果是老板買了假貨還以為是真品,鑒定家也如愿以償地將鑒定費收入囊中?!捌鋵?,藝術品門類繁多,每一類學問都很深,真正的鑒定家要敢說自己有不懂的一面?!?br/>
因為利潤龐大,現在的藝術品市場聚集了大量烏合之眾。袁慧敏告訴記者,假鑒定家也分幾類,一類是見什么都說是真的,將鑒定費盡快騙到手為目的,一類則見什么都說是假的,以證明自己的高深。還有將兩者合二為一的,將假的說成真的,將真的說成假的。自然,性質最嚴重的還是鑒定家當中的“ 繰邊模子”,這些人與拍賣行勾結,明知藝術品是假,卻硬對企業家說是真的,哄其買下,不僅拿鑒定費,還拿拍賣行的好處費。
-圈內人觀點
藝術品經紀人制度有待完善
不懂行卻又想投資,在國外,這類投資客一般會找藝術品經紀人幫助自己投資藝術品。袁慧敏告訴記者,目前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經紀人非常少。那些揣著錢的老板們想買藝術品,大多還是通過朋友關系找鑒定家“掌眼”,這個朋友如果上路,那還好些,如果是江湖朋友,那么“打眼”或被騙都是遲早的事。
據悉,西方國家的藝術品經紀人制度已相當完善,這些經紀人一般受雇于理財投資公司,為公司客戶提供藝術品鑒定和購買服務,服務費在5%左右,每個公司都為保證自己的信譽而不遺余力。
現在,在制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企業家們要想投資藝術品只有靠自己努力,參加與收藏界人士的交流聚會,則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上海收藏鑒定家協會副會長湯云良告訴記者,“環球藝術雅集”力求成為這樣的一個平臺,增加企業家的收藏知識。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