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下午,由中國東方國韻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佛緣同心•滴血丹青”慈善佛緣作品亞洲巡回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大型詩書畫印作品集《諸法空相》首次亮相。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巡回展以佛緣作品為載體,以弘揚慈善、友愛與和諧文化為目的,集中展示了“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田七近年來的創作,每幅作品都融匯了中國傳統文化詩、書、畫、印等藝術精粹。據悉,本次巡回展是迄今為止國內最高規格的佛教題材亞洲巡回藝術展,由各國文化機構邀請,駐華使館支持,將于4月初開始在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日本、韓國等17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陸續展出,展示作品總數將超過200幅,其中最大的作品高達四米,最長的作品長卷近百米。
此次巡回展主要分為兩條路線,第一條是南亞國家,尼泊爾是首站,接下來是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家;第二個路線主要在日本和韓國展開。在發布會現場,尼泊爾駐華大使卡爾基向田七發出正式邀請,并表示要積極促成田七實現中國與尼泊爾佛緣文化交流的使命。
本次巡回展以“佛緣”為主線,田七認為,佛教文化深深影響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并成為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樣佛教藝術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貢獻巨大。田七幼年受凈空法師影響研習佛法,巧妙運用傳統文化藝術作為載體傳播佛學思想。他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國學詩詞、書法、國畫、篆刻、音律、茶道等精髓基礎上,貫穿儒、釋、道思想,苦研思辨、大膽創新,博采百家之長,創造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為了創作佛畫,田七以甘肅敦煌莫高窟為起點,從西到東,從北到南,尋訪拜謁佛教名山寺廟、高僧大德,尋找創作元素和靈感源泉。新疆的庫車、高昌,大同的云岡,義縣的萬佛堂,洛陽的龍門,南京的棲霞山,杭州的飛來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田七筆下的佛像、菩薩飄逸素雅,盡展大善大美之態;鐘馗、老虎、仕女等,栩栩如生又蘊含現實意義,打動人心。
此次巡回展中將推出田七歷時七天七夜一氣呵成的大型篆刻作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該作品由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04歲的禪門泰斗本煥老和尚親自誦經祈福完成,并評價田七作品“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對佛教增加很大的福德和因緣,很有意義,功德無量”。心經印章共268字,完整、和諧、統一,寓意深刻,堪稱“中國佛教藝術之瑰寶”,更是“中國篆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該作品已由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在第四次“陳江會”作為重要禮品帶到臺灣。
“文化外交”是本次巡展備受關注的元素。據了解,在這幾年里,田七以文學藝術、國學研究、懸空狂草書法為紐帶,親自走訪了100多國駐華使館,與各國駐華大使、文化參贊交流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被譽為“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他提出了“文化外交、國粹傳承、遠瞻高矚、中華使命”這樣宏偉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對外傳播戰略與目標。在談及舉辦此次巡回展初衷時,田七說:“藝術無國界,藝術可跨越語言和地理障礙,架起人們心靈溝通的橋梁,藝術可以穿越時空讓古今中外人士互相交流?!?br/>
據介紹,雖然田七年僅24歲,但其在詩書畫印等領域的造詣使不少人驚嘆其為“鬼才田七”?!吨T法空相》出品人李利介紹說,田七除了“年齡令人吃驚”,在創作、用料等方面也很“驚人”。據悉,為了實現“佛緣同心•滴血丹青”的虔誠心愿,田七使用稀有的羊脂白玉粉、朱砂、紫檀粉、冰片和他自己的鮮血調合融入佛像創作中,而仕女、老虎、蓮花等則結合了東西方國畫、油畫的技法及用料方式,在臉部色彩、虎鼻、花瓣等處自制顏料,呈現出獨特的韻味。
外交部、文化部、海協會、國家宗教局等部委領導及尼泊爾、斯里蘭卡、緬甸、韓國、羅馬尼亞、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國駐華大使出席當天的活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