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百套中醫古籍 太醫傳人珍貴古籍別墅也不換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3-18]
太醫傳人珍貴古籍別墅也不換
一個神奇的藥方,能治好二十多年的風濕病。昨天是“中國國醫日”,在這個紀念中醫中藥的日子里,記者帶您認識一位中醫奇人李恒彬,他收藏了近百套中醫古籍,但是目前這些記載著眾多藥方、治療方法的古籍卻面臨保護難題。
【濟世者】
是成龍親戚但從未攀附
在省城三孝口井梧巷里,有一個不起眼的中醫小診所,這家診所的老板叫李恒彬,但是他的來頭可不一般,他的太祖父曾是清朝太醫院的一位醫生,曾經為李鴻章創建的海軍提供醫療服務,照現在來說,就是一位軍醫。
李恒彬家是中醫世家,除了太祖父是太醫以外,祖父和爺爺也一直在蕪湖行醫濟世,父親因為日本侵華戰爭在“跑反”中錯失學醫良機,上世紀50年代,父親母親來到合肥工作,李恒彬也出生在合肥,一次偶然的經歷讓他接手祖業,繼續救死扶傷。
據了解,在李恒彬16歲時,曾經患上了傷寒,到醫院怎么治療都沒有效果,最后省立醫院一位老中醫開了一副中藥就治好了李恒彬,從此李恒彬迷上了神奇的中醫,后來還到省中醫學院學習過。
據李恒彬介紹,自己跟香港演員成龍還沾點親。原來,李恒彬老家在蕪湖裕溪口,他的祖母姓房,是已故的成龍父親房道龍的姑媽,而李恒彬的爺爺跟成龍父親是姑老表關系。對于自己和成龍的親戚關系,但是李恒彬并不認為自己是想攀個名人親,雖然現在家境一般,但是解放前自己家在蕪湖也是名門望族。
【守護者】
別墅換古籍他毫不動心
出生中醫世家的李恒彬收藏了很多祖上曾經用過的東西,從做藥的藥缽到裝藥的藥瓶藥罐,還有供奉藥神孫思邈的香爐都是清朝遺留下來的青花瓷,最神奇的是還有一對純銅龍鳳藥匙。
據了解,古代一些名貴的藥物都用藥罐裝,為了取藥配置專門的藥匙,李恒彬收藏的這對藥匙純銅制,藥匙的一頭分別雕刻著龍頭和鳳頭,雕工精美,連龍頭上的龍牙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這些收藏品還不是最珍貴的,李恒彬認為祖上留下的中醫古籍才是無價之寶。據了解,因為世代行醫,李恒彬祖輩收藏了眾多中醫古籍,涉及兒科、婦科等醫學的多個科類,有的古籍還是孤本,連安徽省衛生廳進行文獻研究的老專家都來親自鑒定過。
文革期間,為了保存這些古籍,李恒彬的母親也費盡心機,當年她在酒壇子放上石灰等物,然后把這些古籍卷著放入酒壇并埋入地下,才使這些古籍逃過一劫。
2002年,一位臺灣富商了解到李恒彬的這些書籍后,專程趕到合肥。這位富商看中了其中一本古籍,并愿意為李恒彬一家購買一套別墅用來交換這本珍貴古籍,但是李恒彬沒有同意。
近年來,李恒彬在保存古籍上遇到了難題,雖然用冰片、花椒、樟腦等中藥暫時保護了這些古籍,但是其中一些古籍還是出現破損、蟲蛀等損傷,特別是梅雨天氣,讓這些古籍很“受傷”。為了保護這些古籍,李恒彬拿出五六千元對損壞嚴重的進行維護,但是對這個并不寬裕的家庭來說,古籍保護還很難。
【期望者】
盼中醫復興為百姓造福
這些年來,李恒彬就在省城三孝口的井梧巷里經營者一家中藥診所,平時通過自學的中醫知識給不少患者減輕了痛苦。據了解,省城一位50多歲的教授被風濕病折磨了20多年,而李恒彬通過祖傳藥方只用兩副藥就把老教授治好了,老教授還專門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李恒彬的診所十分簡陋,平時只有夫妻倆在里面忙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排中藥柜就擺在小小的診所里。對于自己的遭遇,李恒彬認為這也是目前中醫面臨的現狀。
8年前,李恒彬曾經想把自己珍藏的中醫古籍出版出來,讓中醫古籍和藥方重新發揮作用,當他找到省城某出版社時,一位負責人卻以出版可能賣不出去為由拒絕了李恒彬,這讓李恒彬郁悶不已,“這些古籍都是古代多少醫生總結出來的經驗心得,卻抵不過市場經濟的大潮?!?
據了解,省市圖書館以及省博物館都曾想讓李恒彬把這些古籍捐獻出來,但是李恒彬舍不得,現在他每天都要花上兩個小時和妻子一起學習這些中醫古籍。
對于剛剛過去的3月17日中國國醫日,李恒彬感慨很多,對于未來,他更有兩個愿望,希望中醫能夠得到更多重視,也希望自己手里的中醫古籍能夠重新發揮作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