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皖風徽韻:訪徽州博物館感受五百年前的歷史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3-18
    古老徽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孕育了獨樹一幟的徽州文化,其歷史遺存豐富,是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濃縮和匯聚,徽派建筑、徽派雕刻等至今頗受追捧,顯示旺盛的生命力。

      近日,本社記者走進中國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探訪徽州文化、徽州雕刻在這里的生命力,感悟五百年前的古徽州魅力。


      中國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位于黃山市潛口民宅博物館內,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合二為一,主要有徽州木雕、徽州磚雕、徽州制墨等國家級和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作品展示及活態演示。

      在中國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記者見到從一九七四年就投師老胡開文墨廠的吳成林,他說,天下墨業盡出徽州,徽墨是中國制墨技藝重大一朵奇葩,在中國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傳統技藝制作的徽墨,有“其堅如玉,其紋如犀,寫數十幅不耗一二分也。傳統徽墨制作過程中,有原材料涉五膽,其中有涉及到國家保護動物,無法采集了。雖然目前有在尋找其替代原料,但是墨香有所欠缺

      吳成林說,因為制墨過程中,很多工藝活很臟、很累,一般工人不愿意做,收徒有些難。但是,吳成林說,現在更多的是喜,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收藏徽雕、徽墨等。

      和吳成林一樣感到喜悅的是徽州竹雕大師洪建華。他說,經濟能力的增強,購買收藏的人增多,尤其是珠三角的客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喜歡竹雕藝術,是為喜事。

      在建于清代中后期的誠仁堂內,記者曾偶見張紅云正在雕刻《五老匯聚圖》,面前二十個雕刻工具交互使用。據介紹,整個厚度約為一點五厘米的竹筒上,雕刻四到五個立體的層次,生動展現場景,凸顯藝術效果。她說,別看雕刻面積不到零點五個平方,但是需要兩個月的精雕細刻方能成型,自然價格也不菲。

      “每一個傳統工藝,都要用心去做。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全國各地都有來求學的,目前在生源方面不存在問題?!睆埣t云的丈夫洪建華說,只有徽雕人才的不匱乏,才能使得徽雕工藝得以更廣泛的傳播。

      在徽州博物館里穿行,近二十座明、清時期皖南古建筑內,擺放著現代民間工藝大師作品,以徽州木雕、石雕、竹雕為主,兩者相映成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著名徽派木雕大師、已是八十有余的王金生,其歷時三年的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圖》,畫卷中描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驢等牲畜五六十匹,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栩栩如生,成為業界稱贊的一幅巨作。

      看到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收藏者都競相收藏徽州雕刻作品,王老先生表示,他愿意在有生之年將正宗徽派的木雕傳承給后人。

      潛口民宅博物館館長介紹,針對古徽州內很多極具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陳舊、腐爛等原因,未得到有效保護的局面,按照“就地保護為主,適當拆遷復原,集中保護為輔”的保護措施,將二十多幢古民居、古祠堂移入古民居博物館,讓此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內,從事非物質文化作品的展示,實現文化與旅游、動態與靜態的結合。

      目前,在潛口古民居內的非遺基地全面展示的文化遺存和代表作品都與古老的“徽”文化有關。而通過現場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讓遺產走進大眾,用平民的情懷還原歷史,從而將傳統切入現實,讓植根于傳統的非遺在現實中重新構建生存生態。 (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