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談收藏:民辦博物館亟盼法律正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3-09]
近年來,國內民間收藏熱持續升溫,民間藏家收藏日豐,各種類型的民辦博物館隨之萌生。隨著國家有關民辦博物館的政策放開,民辦博物館事業得以迅速發展。截至2009年,全國各地文物部門登記注冊的民辦博物館386個,占全國現有博物館的13.3%。民辦博物館已經成為我國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民辦博物館仍處于自主生存、艱難前行、自我完善的狀態。國家既然鼓勵民間和社會力量辦博物館,那么如何加強民辦博物館的建設和管理呢?兩會上委員們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陜西省民間博物館協會會長呂建中委員:國內民辦博物館發展有許多政策瓶頸,雖然國家陸續出臺了一些鼓勵性的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缺乏具體措施,也沒有可借鑒的案例。最重要的是缺乏必要的法律政策,讓民辦博物館享有和公立博物館同樣的法律地位。今年2月初,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7部委共同出臺了《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但是該意見沒有法律效力,其中有些部分甚至還同現行《文物法》相抵觸,因此,希望修改《文物法》并出臺相關司法解釋。
對于民辦博物館,政府相關部門可采取“放水養魚”的方針,把它列為地方政府重點扶持項目,在規劃建設、土地征用、市場準入、上市融資、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同時還要加大對民辦博物館的監管力度,從嚴掌握民辦博物館的建立條件,考察其是否有能力保護所收藏的文物,是否有文物專業技術人員。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委員:建議加快出臺《博物館條例》,完善博物館管理基本制度體系,明確民辦博物館與公立博物館同等的法律地位。完善審批程序,健全民辦博物館準入制度。要加強對民辦博物館憑證執業、依法辦館的監督,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做好民辦博物館的登記、年檢、執業和監督管理工作。要開展經常性的執法檢查活動,嚴厲打擊非法辦館行為,堅決取締無證執業,規范競爭行為,營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保障合法博物館的正當權益。
此外,還可以比照國家扶持民辦學校等公益性事業的優惠政策,明確扶持民辦博物館的政策措施,包括:捐資舉辦的民辦博物館和出資人不要求取得經濟回報的民辦博物館,依法享受與國有博物館同等的稅收及其他優惠政策;國家和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民辦博物館發展專項資金等。
王慧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