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生前已立遺囑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儀式,但昨天仍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兩百余名追隨者前往八寶山送別著名藝術家、國徽設計者張仃,馮遠等藝術家更是早早趕來為張仃先生送行。
昨天是正月十五,氣溫下降,來自山東、深圳、河北等地的送別人群頂著寒風等候在八寶山公墓停車場,為張仃先生送行。下午2時15分左右,張仃先生的靈車到達八寶山,按照張老生前遺囑,張仃先生的親屬只在停車場舉行了極其簡單的告別儀式。
遺像中的張老安詳地坐在書房中,仿佛正在精心地構思一幅畫作。張仃先生的學生、清華大學教授鄒文介紹說,張老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臟仍像年輕人的那樣強有力地跳動,因此,在尊重家屬意愿的前提下,他的遺體已被用于醫學解剖。張仃夫人灰娃告訴記者:“只要是對別人好的事情,張仃都會毫不吝惜地去做,因此把遺體用作醫學事業,我想也是張仃的愿望?!?br/>
下午4時45分左右,張仃先生的長孫耿樂手捧爺爺的骨灰、張先生的親屬手捧遺像、花圈離開八寶山,灰娃在親人的攙扶下為老伴送行。記者了解到,張仃先生遺體火化后,骨灰將被安放在門頭溝萬佛陵園,墓碑由青銅和鵝卵石構成,墓志銘由灰娃撰寫,上面將鐫刻著“藝術家張仃 1917年—2010年 在月桂的環繞中,你散發著鉆石的光輝?!?
-面孔
“大美術家”張仃
張仃先生1917年出生于遼寧北鎮,1949年設計全國政協會徽與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紀念郵票,參與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負責和參與開國大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美術設計工作,設計改造懷仁堂、勤政殿,設計天安門廣場大會會場和新中國第一批紀念郵票。
張仃先生創作涉及廣泛,善于駕馭多種繪畫形式,亦擅長漫畫、壁畫、郵票設計、年畫、宣傳畫等。他曾負責設計動畫片《哪吒鬧?!?,為首都機場創作巨幅壁畫《哪吒鬧?!?;焦墨國畫代表作品有《巨木贊》、《蜀江碧》等。張仃先生被稱為20世紀中國的“大美術家”和20世紀中國美術的“立交橋”。(記者 吳亭)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