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復制品代替文物參展是“潛規則”?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2-22
    復制品能夠堂而皇之地代替文物參與專題展覽算不算“潛規則”?文物展覽對復制品的參展數量應不應該設置限制性規定?如果不是那位書法家同事的抱怨,我還意識不到我也“被復制”了無數次。自己掏錢結果看了一大堆復制品,我絕對能夠理解他的憤憤然,要是有人拿著復制的參觀券,恐怕不僅僅是謝絕入內那么簡單的了。

      去年偕雕塑家施永高在某博物館參觀一個宣傳力度不小的歷史文物大展,面對四個真人高矮的武士陶俑時,感覺其中有所不真,便隨口問了旁邊工作人員一句:“這是真的還是復制品?”“你看是真的就是真的,你看是假的就是假的!”話說到這份上也算是“潛規則”的一絕了。其實,某些珍貴易損的文物確屬不宜異地展出,代之以復制品可以理解,問題在于怎么個展法,比如是否可以在展出復制品的同時配以原物照片,好讓觀眾有一個參照研究的機會,這樣做,對藝術對觀眾都是一種尊重。

      過去,文物展覽雖然不多,拿出來的都是真東西,我印象最深的是二三十年前在北京故宮藏品展上見過的一床用象牙劈成細條編織出的席子。牙篾薄可透光,潔如白竹,遺憾的是因前面簡單地拉了一道細繩而沒能親手摸摸是什么感覺。除了流落民間后又重回故宮的這一件,存世的還有兩件,但此后再無露面。我歷來主張,既然是文物展就該拿出真正的文物來示眾,它是傳承歷史文化、藝術與科學的特殊平臺,也是屬于社會的寶貴財富,大眾有分享的權利。如果掌管者只知道一味深藏,把它當成壓箱子底的傳家寶,或出于對文物的盲目愛護而大量以復制品代為展出,勢必會影響到文物存在的歷史意義和文化藝術價值。我想,像象牙席這樣真正的好東西能多拿出一點兒來展覽,復制品自然會少許多,既能讓觀眾大飽眼福,又可以少花冤枉錢。

      我始終認為,復制無錯,作為文物展覽欠妥。復制與修復不同,原作展現的是前人創作藝術,復制品表現的則是后人藝術技巧,復制品再逼真還是贗品。我國有關文物的法規不算少,僅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以來的短短五年間,就出臺了20多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規章性文件,但對文物展覽中復制品超量的問題卻難見提及。如今,被冠以各種主題的文物展覽商業化傾向日益明顯,給了文物復制品頻繁出頭的機會。為了確保文物展覽還原歷史的真實性,是到以法規范文物展出的時候了,至少對文物展覽中有關復制品的準入條件應該制定明確的標準和嚴格的要求,如復制品所占比例是多少,哪一級的文物復制品可以參與展出,展出的復制品數量應在包括海報在內的宣傳活動中予以說明,展出標簽除應標注“復制品”外還需對原作的簡況作出相應介紹等等,避免造成以仿傳真、以誤傳誤的不良后果。

      于海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