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市場將成工美行業救星?人才面臨斷檔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2-08]
牙雕、玉雕、景泰藍、金絲鑲嵌……經歷過輝煌歷史的傳統工藝美術行業原本譽滿京城,如今,其能人志士卻面臨著生存窘境,在中國與世界逐步接軌、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工美也必須與時俱進,在繼承古老文明精髓的基礎上,探索出適合現代化發展的新途徑,創造出新的產業模式和運營方向。
迷茫的大師“夫妻店”
據業內人士介紹,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由于企業效益低下,加上贗品橫行,北京傳統工美行業正面臨著生產急速萎縮、后繼無人、技藝失傳的狀況,目前進行傳統工美生產創作的人員已不足千人。
從百工坊建立初期到現在,張新超一直工作在這里,這個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集聚著100多位國家級和省市級工美大師建立的工作室,研究、制作和銷售他們的作品?!鞍俟し贿€缺乏好的商業模式,發展起來真的很難,百工坊以大師工作室為單位,但這很難起到實際作用?!?
針對百工坊日益萎縮的現狀,有業內人士道出其中原委:“現在百工坊定位非常模糊,既不是企業單位,也不是事業單位?!痹诎俟し?,很多大師工作室都是夫妻倆在經營,由于缺乏市場前景,銷售上不去,傳承也存在問題。大師工作室只是一種形式,在這里,大師可以銷售、制作、傳授技藝,由于沒有找到最佳方式,大師們都很茫然。
工美產品創新不夠
“工美行業缺乏創新意識,應將保護與創新結合起來,必須適合時代的發展,有意識地進行保護,不能局限在某個范圍之內?!币晃粯I內人士指出。
而一位工美大師表示,“如果知識產權不能保護,創意的積極性就沒有了”。談到工美協會是否能夠幫助解決工藝品侵權的問題,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朱洪告訴記者:“目前協會還沒有維權這項工作。一些企業不肯告知侵權產品的來源渠道,查也很難查?!?
工美人才面臨斷檔
據北京雕漆廠廠長文乾剛介紹,最早一批進廠子的都是上世紀60年代以后工藝美院和各美校出來的人,20個人現在只剩下了他一個。由于招不上人,1997年廠里委托工美技校培養工人40人,大多都是遠郊區縣農民的子女,到這里工作的目的是想要農轉非的城市戶口。而到目前為止,這批人只剩下了4個人,這么多學工美的人都去了哪里?
很多人選擇另謀職業。一部分人有美術基礎,轉行去做家裝和室內設計;由于效益不好,一般的企業給制造人員的工資一般在七八百元,多點的也就千元左右,所以很大一部分人不能忍受,甚至轉行去做銷售、做保安;年紀大一些的很多身懷技藝者找不到工作的只好下崗在家中等待別的機會。
據統計,全行業27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都超過60歲,已全部退休。由于企業效益低下,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下崗,后繼乏人,30歲以下青年工人占企業不足10%,有的企業已經沒有年輕人。
走收藏品市場是出路之一
眼下藝術品收藏市場紅紅火火,受此啟發,北京市工藝美術協會曾舉辦了一次北京工美大師作品拍賣會,這是全國第一個工美藝術品專場拍賣。全市近百位工美大師的230多件作品被擺上了拍臺,結果90%的作品流拍。此次拍賣會被京城工美大師們視為盛事,全市三級以上的工美大師幾乎悉數參加,國家級玉雕大師李博生、景泰藍大師張同祿、雕漆大師文乾剛等都送來了自己的壓箱之作。但拍賣會的結果卻讓他們頗感失望:全場從頭到尾僅有7人舉牌參拍;拍出的23件作品中有19件以底價成交,其余的賣價也不甚理想;更讓大師們難過的是,成交的拍品大多是價格3000元以下的小件,60多件底價在萬元以上的拍品僅有3件成交,說明此次拍賣會缺少大師們所期待的大收藏家。對拍賣會的結果,市工美協會負責人朱洪表示“有思想準備”。他認為,拍賣會結果不太理想的原因,一是拍賣會在業內影響有限;二來工美藝術品收藏市場剛剛啟動,遠沒有書畫收藏市場那么成熟。眼下工美藝術品收藏情況之所以不如書畫,除年代不夠久遠之外,工美大師知名度不高是最重要的原因,工藝美術品不同于曇花一現的時尚商品,也不是時時消耗的日常用品,其市場要長久發展,需要人文環境細水長流地“滋養”?!肮に嚻肥蔷哂猩詈裎幕瘍群?,原始市場的環境氛圍對消費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一些自發的工藝品原始市場時間長了,才會形成品牌,形成相對固定的消費群。比如像百工坊,要想培育出古玩城那樣比較濃厚的工藝品文化氛圍和消費氛圍,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