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熱緣于“錢景”誘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2-05]
天大冷,考古發現卻大熱,1月22日,河南安陽的“曹操墓”剛剛被考古專家初步確認,四川的彭山縣蓮花村村民又開始聯名上書四川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請求對蓮花壩皇墓進行勘測、挖掘,期望能確認該墓為“劉備墓”。
1月27日,四川綿陽發現大規模漢代墓葬群。
1月28日,河北贊皇發現北朝墓群。同日,陜西發現2000多年前西漢一位“國防部長”的大型家族墓園,驚現“千軍戰俑”,裸俑擺出軍陣。
1月30日,廣州發現大型先秦古墓群,出土文物1000多件……
全國上下,從“曹操”到“劉備”,誰也不甘示弱。盡管所謂的彭山“劉備墓” 、“國防部長”還存在一些疑問,但這并不影響一些人神往和計劃起經濟“錢景”:慕名而來的游客,規劃的景區,村民們摩拳擦掌的“農家樂”。地下的墳塋,分明已演變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金礦”。
明白人都看見,我國近些年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發掘工作數量急速增加,新的發現來得太多太快,連考古學家自己都有些目不暇接、窮于應付。但很多地方政府如此熱衷文物發掘,難以抵抗的還是旅游等經濟效益的誘惑。
究其原因,或許我們都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沒有建立起對歷史文化真正的敬畏之心。當我們為曹操墓的真實牽腸掛肚,為歷史名人的歸屬吵得不可開交時,我們是否想過,有多少文物被冷落、被破壞。
以文化之心對待文化,以歷史眼光看待歷史,是文物考古和文化保護中必須解決的立場問題。正像不尊重自然要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一樣,不尊重歷史也同樣要受到歷史的懲罰。
劉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