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年畫數量微乎其微 升值潛力不斷地攀升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2-03]
年畫是民間迎新春、祈豐年、美化生活環境的民俗藝術品?,F在過年都以掛掛歷、貼福字、掛中國結為主,城市里基本看不到有人貼年畫了,就算是在農村貼的年畫,也是塑料薄膜形式的年畫。年畫已經成為一種兒時的記憶。
小時候每到過年,父母都要到新華書店去選購年畫。琳瑯滿目的年畫掛在書店的大廳里,灶王爺、鯉魚跳龍門、慶豐收的圖案,成為新春祈福的首選。年畫是“時令貨”,過年時貼在墻上,第二年再貼上新的,很少有人把它作為收藏品完整地保存下來。因此,珍品年畫能保存下來的數量微乎其微,升值潛力不斷地攀升。
年畫分為傳統年畫和木板年畫,像財神、灶王爺、門神等吉祥圖案,是為了祈求平安幸福生活之用。吉慶有余、連生貴子、麻婆祝壽等最受百姓歡迎,歷史人物和戲曲故事,讓許多孩子趨之若鶩。年畫的文化內涵深厚,審美與研究價值廣闊。
上個世紀80年代,家中的年畫多為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新派年畫,它的設計及風格民俗加時尚,畫面色彩艷麗,人物栩栩如生、體態傳神,有著不可低估的研究價值。
30年來父親收集年畫近1000多幅,他細心地將其編號、分類,寫上出版時間、套系張數。最初的年畫定價不過幾分錢或幾角錢,而現在好的品相和年代的年畫要幾十元,甚至上千元。年畫由于市面上的存世種類不多,多被當做廢品扔掉,比連環畫難收集多了。年畫收藏升值空間巨大。
收藏年畫必須收藏其特色。近現代年畫凸顯的時代氣息和內容,可作為系列風格,按不同年代進行收集,印制的時間越久遠,收集的價值與難度就越大,投資價值將成倍提高。品相畫工是否好、存世量是否稀少,是升值潛力的關鍵??傊?,從“雅俗共賞”的藝術角度看,年畫以其存世少,有著不可低估的研究價值。
十年摸索
傳統年畫再現人間
2005年,年近不惑的徐家輝經過十多年的反復摸索,終于完成了第一張按傳統工藝印制木板年畫《盜令出關》,這是徐家祖傳的系列年畫《八美圖》中的一張?!艾F在看來,那張畫還是有些粗糙,但我當時心里還是歡喜忙了,因為我終于把祖先的手藝學到了?!?
然而,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徐家輝卻付出了太多的艱辛與代價。
徐氏家族是當年梁平年畫的出產大戶,早在1776年就創立了“信力足”年畫名號。在19與20世紀交替之際,正是其年畫最輝煌的歷史時期,徐氏先輩又先后創立了“德和泰”、“和盛友”、“信立號”等眾多梁平最有影響力的年畫名號。
徐家輝告訴記者,在“德和泰”的鼎盛時期,作坊里的雕匠、刷、畫匠及雜工有一百多號人。不但一天要做幾千幅,還要外包加工年畫。每到銷售旺季,要請一二十個挑夫,將年畫挑到重慶及下川東一帶銷售。
然而,到徐家輝出生的20世紀60年代,梁平年畫早已停止生產,家中原有的年畫雕版大都做了柴火,“只有我的‘四姥’(梁平方言,及徐家輝爺爺的四弟,梁平年畫第五代傳人徐典?。┻€曉得一些,我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從小就喜歡年畫,就纏著‘四姥’教我,開始他也不肯,在我的堅持下,他才斷斷續續將年畫制作的全部工序教給我?!?
徐典隆2004年去世之前,將家傳的一把雕刀、一套雕版、一卷畫稿和一枚“德和泰”印鑒留給徐家輝。
藝不養家
打工掙錢皆為傳承
徐典隆生前曾對徐家輝說“別指望它(年畫)養家,只把手藝一代代傳下去就行!”
手藝雖然學到了,但真正要將傳統的木板年畫制作出來,卻不是件容易事———上世紀90年代,一套雕版就要一萬多元;顏料、輔料需要四處尋找與購買;印制傳統年畫的“二元紙”也停止了生產,需要到竹山里找老工匠專門定做。而花費是家境貧寒的徐家輝所不能承擔的。
為了掙錢,他從1990年便開始到重慶主城區打工,到1999年,他揣著近十年辛苦掙來的20多萬元回到了老家,在鎮上開了一個建材門市,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用家里的老屋做年畫,把做生意賺來的錢投到做年畫當中?!?
從那時起,徐家輝便開始恢復傳統木板年畫的艱苦實踐。除了“四姥”的指導,他幾乎是個“光桿司令”,到竹山里定紙、到處尋找可做雕版的老犁木、請工匠刻版、加工制作各種顏料,以及傳統年畫從紙張再加工到最后印制成型的近二十道工序,都是他一個人完成。在技藝一天天成熟的同時,他的建材門市卻因沒有精力打理而關張,與人合伙開辦的板材加工廠也因為不能開工而虧了好幾萬,“真是應驗了‘四姥’的話,當年我們一起出去打工的兄弟伙,現在個個都在縣城里買了房子,好多人還買了車子?!毙旒逸x感嘆說:“你看嘛,我們隔壁鄰居都修了樓房,我們家還住的是二十幾年前修的平房?!?br/>
政府重視
生態環境得以改善
就在梁平木板年畫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2006年,作為傳承人的他帶著按傳統工藝制作的梁平木板年畫,參加在西安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全國木板年畫聯展,在會上,線條縝密繁復、色彩豐富濃艷,對比強烈、構圖飽滿的梁平木板年畫受到了著名年畫專家王樹村先生的高度贊揚。從那以后,徐家輝經常參加全國及國際性的交流與展覽活動,2008年還參加奧組委舉辦的中國故事“重慶祥云小屋”文化藝術展。記者采訪得知,本月中旬,徐家輝還將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辦的國際展覽。
“申遺”的成功以及近幾年傳統文化的回顧,給瀕臨失傳的梁平木板年畫帶來了生機,梁平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視梁平木板年畫工藝的保護與傳承,2008年,梁平縣專門成立了“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去年初,政府又投入專項資金完善了梁平木版年畫展演作坊;同時,在新落成的文化旅游一條街,為徐家輝提供了一間免租5年的門市,專門銷售傳統的梁平木板年畫,“連5萬元的裝修費都是政府出的?!笨h“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時婭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由于政府的重視,梁平木板年畫的“生態環境”比十年前徐家輝單打獨斗時改善了許多。然而,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在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的同時,梁平木板年畫的經濟效益卻不盡人意。
曲高和寡
年畫遭遇市場壁壘
曾經作為民間工藝品的梁平木板年畫,由于生產規模小、制作工藝復雜,如今已成為成本昂貴的手工產品,投入與產出的嚴重失衡,而使其面臨市場的尷尬。
在采訪中,徐家輝反復叨念著一句話:“要是再不能賺錢,我可能也堅持不了幾年了?!痹捳Z間充滿了無奈與矛盾。前年,他將在廣東打工的侄兒徐小豐叫回來學習制作年畫,如今,25歲的小豐已基本能獨立完成年畫的印制。徐家輝的女兒也在外打工,徐家輝說今年也不準備讓她出去了,要他跟著自己學習年畫的制作。徐家輝還有一個兒子在鎮上讀初中,老徐一方面希望兒子能考上好的大學,“別像我這樣文化低”;一方面又說:“要是讀不出來,就跟我做年畫?!倍斢浾邌査?,為什么不做一些成本較低的產品開拓市場時,徐家輝說,“我不會這樣干的,因為不按老辦法搞,就不是正宗的梁平木板年畫了?!?
由于年畫的銷售不理想,徐家輝一直沒有能力給徐小豐開工資。記者和小豐聊起此事,小豐說,我們祖祖輩輩都做這個,我也要把它學到手?!皶簳r沒得工資也無所謂,我現在反正都不啷個用錢?!崩闲煸谝慌月犃藳]有說話,等小豐到另外一間屋里去取東西時,徐家輝說,“要過年了,我啷個都要給他發點過年錢的?!边@話仿佛是對記者在說,卻又更像在自言自語。
1月20日下午,天空中飄灑著雪雨,鄉間小路上難見行人的蹤影。記者來到了梁平縣屏錦鎮芋禾村二組一老式農家宅院,這是梁平木板年畫第六代傳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梁平木板年畫傳承人徐家輝的家,同時也是他用傳統的工藝制作梁平木板年畫的作坊。
曲尺型的平房共有六間,徐家輝的侄兒徐小豐正在堂屋里印制年畫,不大的房間顯得局促而凌亂,徐家輝只好與記者坐在堂屋的門口交談。徐家輝叫徐小豐泡一杯茶來,小豐說,沒有茶葉了,端來了一大杯開水。
徐家輝說:“這是去年貼的,一點沒褪色,按老方法做就是不一樣?!?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