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發現4處遼代皇帝行宮“春捺缽”遺址群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1-23]
吉林省考古工作者在進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日前在該省西部發現了4處遼代行宮“春捺缽”遺址群,在其附近還采集到大量的古錢幣和陶、瓷片等物品,均為遼代、北宋年間制造,這在我國尚屬首次。
遼(公元907年至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兩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為中國北部的社會發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貢獻。遼代雖有首都“上京臨潢府”(位于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但其政治中心在“捺缽”?!稗嗬彙奔仁沁|代富有民族特色的政治制度,又是處理政務的行政中心。
“捺缽”系契丹語,漢譯為“行營”、“行宮”。遼代契丹族皇帝與中原漢族皇帝不同,不是常年居住在京城,而是隨季節、氣候和水草的變化,四時遷徙,進行“春水”、“夏涼”、“秋山”、“坐冬”等活動。因此,形成了“春捺缽”、“夏捺缽”、“秋捺缽”、“冬捺缽”的制度。
新發現的4處遼代“春捺缽”遺址分別位于吉林省乾安縣贊字鄉科鐵公路線北的“花敖泡”南側、讓字鎮藏字村北側和正東位置以及地字村附近。乾安縣文物管理所在遺址群發現了上千個土臺基,最多一處發現土臺基500余個,延續范圍近4公里之長。土臺基中有圓形、長方形,其中最大的圓形土臺基直徑長達30米、高約1.5米??脊殴ぷ髡哌€在遺址群附近采集到大量的古錢幣和陶、瓷片等物品,均為遼代文物。
史載,遼代的“四時捺缽”中的“春捺缽”位于現在的吉林省境內,其他三時“捺缽”均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根據這些依據,考古學家初步認定在乾安縣發現的這些遺址為遼代皇帝“春捺缽”遺址群。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