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百年文人瓷畫遇傳承危機 和京劇一樣創新難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1-21
    日前,“瓷壇明珠”景德鎮百年文人瓷畫珍品大展在上海壹號美術館開幕,開幕式上,80歲高齡的珠山八友第三代傳人汪平孫大師細說百年文人瓷畫史,他認為珠山八友是中國近現代陶瓷史上的優秀文化傳統,當代人應加強文化修養,否則在傳承中會走彎路、鬧笑話。

      汪平孫大師介紹說,景德鎮歷史上燒造官窯,都是先由宮廷畫師繪了稿子,再拿到景德鎮,由工匠描摹到瓷器上的。但是從百年前的一批新安畫派大師如程門、金品卿、王少維開始,以瓷為紙,將中國畫入瓷,創造出“淺絳彩瓷”,獲得當時社會名流的喜愛。而后在民國初年,一批江西畫家以“新粉彩”的形式,將文人瓷畫發揚光大,并獲得國際博覽會金獎,1928年一批文人畫大師結社,組成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個藝術團體“珠山八友”,創造了中國陶瓷史繼明清官窯之后的又一高峰,在不斷的傳承和接力中,影響延續至今。

      汪平孫大師自幼隨祖父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以及父親汪小亭習畫,由于文學功底深厚,他教了多年的語文,對傳統文學在瓷畫創作上的重要性深有感觸。他說,珠山八友第二代,身處舊文化傳統被無情滌蕩的年代,加上抗戰等因素,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承襲受到明顯影響,在這一代代的傳承中,傳統文化遭受巨大斷裂,因此在創作中難免鬧笑話。有一塊瓷板,畫的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畫面上一位老者坐在馬車上望著楓樹,但寒山的石徑,馬車是上不去的,作者明顯對詩的理解出了問題。還有一塊瓷板上畫了一位高士和一個美人,因為題詩中寫到了高士和美人,其實,在古詩中,就是把高士比作美人,高士和美人是一回事。

      汪平孫認為文人瓷畫遭遇的傳承危機,其實和京劇一樣,創新太難,完全傳統又無奈地失去受眾。他說:“創新和繼承兩者都是永恒的,當年的‘淺絳彩瓷’也就是創造性地以畫入瓷受到歡迎,但他們對傳統陶瓷工藝不熟悉,導致窯溫過低,畫面色彩容易被擦碰掉,所以成就有限,而珠山八友不但繼續創新畫面與色彩,同時掌握了傳統工藝技術,因此創造了陶瓷藝術的新高峰。 ”記者 詹皓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