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從“曹操墓”論爭看學術公信力“被下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1-16
    “讓材料牽著鼻子走”,還是讓別的東西牽著鼻子走,決定著學術的公信力

      終日埋首搜尋歷史真相的考古學家,恐怕不曾料到,一項進行了多年的考古學術工作,竟會遭到如此多的質疑。

      就河南安陽“曹操墓”引發的輿論熱潮,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月1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了曹操墓的考察過程,列舉了許多證實曹操墓的證據,但表示曹操墓“目前還不能蓋棺認定”。

      按說,一項進行了幾十年的考古研究,在眾多證據的支撐下公布學術成果,似乎并無不妥。但它所遭受的普遍質疑,還是讓人對學術公信力的下降心生感慨。

      聯系到此前一些學者在“華南虎事件”中令人失望的表現,一些學者論文抄襲造假的丑聞,人們對曹操墓出于慣性的質疑,也就不難理解了。

      學術公信力下降,有學術的專業性被媒體和公眾誤讀的情況,比如,一些媒體習慣于斷章取義、進行娛樂化解讀,一些公眾對學術問題不夠了解,發表“外行”見解;但更有學術自身喪失獨立性、為權力誘惑、被利益收買的問題。

      在新聞發布會上,考古所王巍所長說,考古有一句最重要的話,“讓材料牽著鼻子走”。保持中立立場、捍衛科學精神,這正是學術的尊嚴和公信力所在。但在現實中,一些學者顯然還被別的東西牽著走。

      去年11月,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葛洪義就曾批評,“誰請專家,專家就替誰說話”。而當專家不是被“材料”而是被“利益”牽著走,成為財富的槍手、權力的馬前卒時,不僅自身的尊嚴蕩然無存,學術的公信力也失去了附著。

      從這個角度,曹操墓所遭受的質疑,正表明人們對學術與權力合謀的某種警惕——考古成果先是由河南省文物局發布,而此前有關負責人“河南需要一座帝王墓”的言辭,更給了人們無限的遐想空間。當學術成果憑借行政權力“背書”時,其公信力難免有受損的危險。

      在曹操墓的爭論中,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一方面,專家不斷強調自身的“專業權威”:“提問前應該查一查相關資料再說”,“質疑也要拿出道理來”;另一方面,則是公眾持續的“社會問責”。對學術公信力的拯救,正可以從這兩個層面展開。

      學者擁有“專業權威”,對那些先是拋棄學術尊嚴撈好處、后是拿著“學術獨立”做辯解的行為,公眾無法判斷,但學術圈可以內部控制,進行專業自律和懲戒。在曹操墓爭論中,許多考古界人士出來發表意見,體現的正是這種內部控制。

      今天的學術研究已經越來越多地涉及公眾利益,正如經濟學之于政府決策、環境學之于環境保護、生命科學之于人類倫理。因此,公眾有權對學術研究進行“社會問責”,抵制那些“猛烈犧牲真理、絕對服從利害”的學術不端行為。這正如一位考古學家所言,公眾對曹操墓的敏感和質疑說明,這不僅是考古界的事,更是大眾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