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2009年中國文化的崛起:“向中國致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01-14
    2009華幕初落,10個“00”年的風雨歷程就此封緘。

      2000年—2009年,3650個日日夜夜擦肩而過。10年間,日益崛起的中國,堪稱不凡。

      這10年,困難與危機成就中國砥礪向前的茁壯身影。這10年,無數閃光的時刻串聯起一個豐滿的中國。這10年,整個世界對中國不約而同地發出歡呼。

      如果說歲月是一首長詩,3650個日子的最后一段詩行更是氣貫長虹。

      2009年,新中國60年慶典傳遞了現代中國的最強音:一甲子風雨兼程,六十載光輝篇章。2009年,中國首次作為主賓國亮相法蘭克福書展,一時間,“中國風”勁吹,“漢語迷”傾倒。2009年,中國符號遍布歐羅巴利亞藝術節。面對神秘的古老文明,面對開放的現代藝術,西方觀眾流連忘返。2009年,《環球時報》英文版創刊,精彩紛呈的文化產品向世界講述著豐富、復雜、真實、變化的中國。面對強大的中國文化力量,海外媒體驚嘆:“崛起的中國無處不在!”

      2009年,《時代》周刊推出封面故事“中國時刻”。自1923年創刊,87年來,《時代》,這本有世界“史庫”之稱的美國新聞周刊,便未停止過從大洋彼岸眺望中國。而每一次世界文化的脈動,在“時代封面”都有投影;每一期“時代封面”的中國報道,都堪稱中國發展的“晴雨表”、世界輿論的“風向標”。

      2009年,美國災難巨片《2012》全球熱映,導演羅蘭·艾默里奇為中國符號保留了大量的空間。特別是當毀滅性的災難發生后,他選擇用鏡頭語言11次向中國致敬,最后決定以“中國面孔”拯救世界。如此頻繁的中國元素,艾默里奇說,來自他“對中國人民在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堅毅的感動”,以至于電影評論家戲言,《2012》是艾默里奇“寫給中國的一封情書”。

      近年來,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振興,中國的世界地位不斷提升,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不斷顯現,世界媒體關注中國的頻度隨之加快。日前,歐洲一家媒體對世界各國在這10年中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慨嘆“回顧過往,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事件中,西方度過了荒廢的10年”;而與此相反,新世紀的書卷上,“中國”已是一個令人不可小覷的關鍵詞。面對波譎云詭的各種誘惑,面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各種考驗,面對世界格局的風云激蕩,凝神聚氣、強基固本的中國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向中國致敬!”這是世界對中國的喝彩。

      從讓世界聽懂中國聲音,到向世界表達中國立場;從中國擁抱世界,到世界為中國喝彩——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來自“硬實力”的提升,更來自“軟實力”的自信。

      2009攜著光輝徐徐退去,2010帶著期待大幕開啟,又一個10年須寫就更加輝煌的篇章。

      新春伊始,上海世博玫瑰花車參加帕薩迪納花車巡游,絢麗多彩的“中國笑臉”點燃了美國觀眾的熱情,人們紛紛“向中國致敬”。美國三大報之一《洛杉磯時報》首次在頭版頭條位置對上?;ㄜ囘M行長篇報道,盛贊這是“帕薩迪納明媚的一天”。

      富強,是近代以降中國人的一個長夢。今天,日益走向富裕的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已經能夠同世界平等對話,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富而不強的民族是沒有后勁的民族,只有思想的富庶、文化的富足、人才的富實才能成就強大的國家。此時的中國,正在渴望新的認同。正是基于這種渴望,我們才有了此起彼伏的“提問”,才有了對文化記憶歷史長河的深情漫溯,有了對未來教育愿景的理智“規劃”,有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不懈邁進,有了對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勤奮編織,有了對教育平等的殷殷渴望,有了對“咖啡與蒜末同飲,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些許寬慰,有了對新興傳播方式的更多期許,更有了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責任與擔當。其實,對2010的放眼,何嘗不是對未來中國的遠眺?對未來中國的大膽揣想,又何嘗不是對過往歲月的自足與自信?

      在這種意義上,“軟實力”其實是一個硬資源,一個硬指標,一種真氣概,一種真期待。

      2400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上善若水,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文以化人,教以育人,以人為本,培本固元,文化和教育的力量也恰似“柔弱之水”,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滴滴滋潤心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文化產業逆勢飛揚,教育事業乘風破浪,文化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也恰恰證明了中國文化和教育正在走向成熟。

      一彎淺淺的微笑,霎時便感動了世界;一個眾志成城的群體,讓世界看到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一個堅毅的東方面孔,讓世界觸摸到古老中國的現代心跳。今天,當振翅高飛的中國令世界稱嘆,我們有理由、有信心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李舫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