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德興市博物館二十三日向中新社記者證實,該市在正在進行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現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家族宗祠,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建筑面積之大,在當地十分罕見。
據德興市博物館館長葉淦林介紹,該宗祠名為環溪汪氏宗祠,位于泗洲鎮中洲村,寬十八米,縱深三十五點三米,建筑面積達六百三十多平方米。宗祠為徽派建筑風格,門墻由青磚砌成,有中門和兩扇圓形側門供人進出。中門是兩層的,用麻石做門框,外門為長方形,內門為圓拱形。門墻上有磚雕瑞獸紋飾和彩繪圖案,依稀可見千年前宗祠的風采。
在現場,考古人員發現宗祠頂層門額上書有“世家”二字,表明汪氏曾是當地顯貴的家族。經查閱當地史料和宗譜,確認該宗祠始建于唐代,并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一七一三年)重修。據當地村民介紹,上世紀文革之際,村民為保護宗祠,曾用泥土、石灰將墻上彩繪和磚雕圖案抹平遮蓋,免遭損毀,直到一九九六年,村民才將墻上泥土和石灰清洗掉。
完成了現場勘查的葉淦林告訴中新社記者,唐宋時期,德興礦業興盛,經濟發達,灣頭村是當時重要的交通樞紐,汪氏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財力雄厚,建造這一宏大宗祠以彰顯汪氏家族的經濟實力。該宗祠是德興市境內迄今發現的建造年代最早、建筑面積最大的古祠堂,對于研究地域歷史文化和當時宗法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