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漆,又名剔紅,工藝品始于漢唐,盛于明清,與景泰藍、牙雕、玉雕并稱北京四大特種工藝品。雕漆把漆的優良特性與古老精湛的雕刻技藝完美融合,尤顯貴族氣質。雕漆制品造型渾厚大方,色彩沉穩,文飾精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故宮博物院和各大博物館均有珍藏。
雕漆的工藝過程相當復雜,非一人所能為,需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刷漆工序最為耗時。一件真正的剔紅作品,要刷上厚度15-25毫米的漆才能進行雕刻。一般來說,一毫米厚的漆要刷上十七遍,每次刷的漆都只能在室內陰干,不能烘也不能曬,每天最多只能刷2-3遍。所以一件好的雕漆藝術品的制作周期需要6-8個月,甚至2-3年以上。另據專業人士介紹,雕漆的基本材料——生漆和朱砂也都非常珍貴。一棵漆樹五十年才產10公斤的漆,摻和在漆中的紅朱砂產量也十分稀少。
由于這種種原因,漆雕作品在市場上身價日增。200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款直徑只有23厘米的明代雕漆盤就拍得1126萬港幣,創世界紀錄;而2008年央視“鑒寶”欄目中展示的一件70年代的雕漆作品,專家估價也在80萬元人民幣。
盡管雕漆收藏回報誘人,但航誠藝都多年從業的商家也提醒,近年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用鑄模壓制出來的樹脂商品,實為化工塑膠,也對外冒稱“雕漆”,這類商品完全沒有收藏價值。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