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存世最久遠茶葉和明清紫砂壺在杭州展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2-22
    (嚴利人)由中國茶葉博物館與福建漳浦縣博物館聯合推出的《閩南功夫茶俗與紫砂壺展》現正在浙江杭州展出,包括了明清至民國出土及傳世茶具一百一十二件,以及明萬歷年間和清乾隆年間的兩大古茶樣。


      漳浦縣博物館館長、副研究員王文徑二十一日告訴記者,該展從十二月十五日一直持續到明年一月十四日,時間長達一個月,已引起專家學者、廣大茶人的濃厚興趣。

      在這次杭州的展出中,最為珍貴的是國家一級文物明萬歷墓葬時大彬壺、清乾隆墓葬鳴遠壺及其茶葉。一九八七年七月,漳浦縣盤陀鎮廟浦明代古墓中出土有“時大彬制”四字款識的紫砂壺是迄今發現的具有作者刻款和明確紀年的年代最早的“明代良陶”時大彬作品;讓人驚奇的是,該壺出土時,壺內還滿滿地保存著明代茶葉。經中國茶葉博物館專家鑒定:茶葉是目前為止已知確定年代最早的茶葉,茶樹品種很可能是武夷變種。

      另一把鳴遠壺,是一九九0年七月在漳浦縣赤嶺鄉清代古墓中出土的,同時出土的還有功夫茶茶具一套,包括有白釉墨彩茶盤一個、白釉青花若琛杯四只、橢圓錫茶葉罐一個;罐內裝滿茶葉,內有墨書“素心”兩字的紙片,應為茶葉品名。

      談起閩南功夫茶俗與紫砂壺的“邂逅”,王文徑講道:明代,當江蘇宜興人在太湖畔捏出第一只紫砂茶壺后不久,一位青年陶人(后成為制壺泰斗)時大彬的作品就被一名官員裝進了旅囊,帶到閩南漳浦。恰好在這個時期,閩南人正在探索著烏龍茶的加工技藝。這兩個茶文化史上的事件,邂逅在一個極為相近的歷史時期里,結果是烏龍茶和紫砂壺經過簡短的磨合便如膠似漆、難分難舍了。

      王文徑說,這個互動的過程使紫砂壺成了閩南茶俗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并促使烏龍茶的飲用方式進一步規范化、儀式化,最終形成了功夫茶俗。

      據專家研究,功夫茶是指烏龍茶的一種沖泡技巧,流行于閩南、粵東和臺灣地區,近年來逐漸向全國及世界各地傳播,為飲者所喜愛并津津樂道。眾多的文物資料證實,閩南特別是漳浦一帶是功夫茶的發祥地。

      王文徑副研究員認為,紫砂壺的傳入,與烏龍茶相得益彰。許多人成為紫砂壺最忠實的使用者,一生中不棄不離,以至漳浦民間便形成了以紫砂壺以及相關茶具隨葬的習俗,正是這種獨特的葬俗,為今天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和史料。(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