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博物館藏名畫為什么丟了?收藏機構該重新檢討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2-17
    著名嶺南派畫家楊之光先生最近舉辦了一個畫展,不是新作展,是他的代表作展覽。所謂代表作展覽,就要將能找到的代表作征集搜羅到一塊展出。那些賣到民間私人手里的作品不好找,找到了,主人也未必愿意借出來展覽——東西一旦變成商品和私人藏品,就復雜了。但是,那些記錄在案、捐贈給公共機構如博物館、美術館的,好找——有捐贈證書和檔案可查,按說是不復雜的。

    可是,偏偏詭秘的情況出現了:他40年前隆重捐贈給某大博物館的一件大作品,找不到了。博物館明明有記錄在案,但是實物即那幅畫找不到了?,F在這個問題還在扯,不知道能不能扯得清。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個案——某已故書畫大家的后人,驚奇地發現該大師曾經被某博物館收藏的書畫作品,居然出現在香港的拍賣會上!這個恐怕比楊之光先生遭遇的情況還要有意思。至今仍然沒有扯清楚。

    看來,中國的公立博物館和美術館等機構的經營機制,已經到了必須重新檢討的時候了。

    國家的、公立的博物館、美術館的館藏,應該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吧?那么,這些家底兒要不要讓公眾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當然要??墒?,現實的情形卻是:公眾對于博物館和美術館的使用率極低。因為使用率低,所以公眾對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在意和關心程度也極低,對博物館、美術館的知情權要求也低,對其監督就更少。這幾年藝術品市場火了起來,情況普遍有好轉,但是公眾對這類機構的關注度仍然不夠。公眾在熱血賁張地討論中華流失文物要不要追討和抗議國外拍賣行拍賣的時候,對于自家館藏家底兒的了解需求卻是很冷淡的。國家投資建設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在很多地區成了點綴城市的文化風景,與這些文化設施應有的功能相去甚遠。

    現在,博物館、美術館的管理和經營等,普遍停滯在收集——入庫——有限地展出,有無人參觀無所謂,大部分藏品被死亡式地收藏。這種模式,使文化設施不能為公眾充分地服務和使用。而且,用大量公共資源和資金收藏來的藏品,卻不能處于公眾的監督之下。到底有多少藏品空余名錄而實物早已經找不到,不得而知??梢酝茢?,像楊之光先生的代表作被大博物館丟失的事兒,應該還有。坊間傳言,倒賣文物的正是某些考古和文物專家——但愿這只是個傳言。

    所以,中國的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亟須進行細致的重新普查和登記。對藏品資料進行更新完善,同時以公告的形式或通過網絡,讓愿意了解的公眾有便捷的查詢渠道。讓公眾和公眾的代表即人大代表,有隨時查詢和知情的權利,博物館和美術館應該為這種查詢提供周到細致而專業的服務。應該借鑒國際上同類機構的先進經驗和方法,出國考察什么?學習什么?不就是這些嘛!

    一方面很計較中華流失文物的拍賣和交易,一方面卻對已經收藏入庫的文物進行死亡式管理,讓文物在博物館中記錄在案而實物卻跑到拍賣會上去,或是登記在冊的文物莫名其妙地找不到了,讓文物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后者做不好,前者看起來再激情澎湃,也僅僅停留在面子的膚淺層次。而對自己歷史文物的珍愛和重視,這才是更重要的。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